孫權和孫策舊黨一派,雖然還沒乾起來,但雙方陣營明顯對立,水火不容。
徐州北麵數郡,尚在徐琨、孫賁、周瑜等人的控製之中。
但徐南數郡,都是孫權控製的地盤,更不要提吳會之地了。
去哪裡,隻有兩種可能:
一,投靠孫權,這事完全不可能——孫權吃了敗仗,內部一片混亂,孫賁這時候反周野投他,腦子壞了?
二,討伐孫權,奪回吳會。
選擇這一條路,也就是說放棄攻曹操,將矛頭對準內部。
“伯陽兄是有何想法嗎?”周瑜問道。
孫賁看向他,道:“公瑾既主張退兵,那便是回守琅琊一帶。”
“如今大亂之局,豈能坐等?既不用兵於曹,自當向南而行。”
一番說辭,還是沒有道出他的真實目的,更像是為了應付眾人。
對於周瑜而言,他也不會為了挽回孫賁,而吐露自己的真實目的。
孫賁,去意已決。
他的部眾,是他自己的人馬,隻是名義上遵從徐琨的領導,徐琨沒有能力製止他。
再加上兩人素來暗中不和……
徐琨起身:“那便退兵吧!”
孫賁離去,在他看來,並非壞事。
進攻泰山多時的孫策舊黨大軍,開始飛速撤退。
身在奉高的夏侯惇反應過來,急的想提兵來追,被滿寵阻止:“周瑜多謀,不得不防!”
撤去路上,周瑜最後一直找到孫賁對話:“伯陽兄此去,隻怕危險重重。”
孫賁頗為意外的看向周瑜:“公瑾知道了什麼?”
“猜到了一些。”周瑜笑了笑,道:“有些人,信不得。”
孫賁沉默了……
“我清楚,你們畢竟是親人。”周瑜歎了一聲,隨後彆有意味道:“但你不要忘了,有比你更親的!”
孫賁手微微一抖,旋即道:“真相如何,尚未可知,不是嗎?”
“況且,我部下有人馬,即便當中有詐,也能從容退回。”
兩人沒談攏,就此分彆。
一轉身,周瑜找到魯肅和太史慈:“孫賁此去,或壞大事,我欲除之!”
周瑜會不會做這種果斷之事?參考他建議孫權除掉劉備。)
兩人大驚,太史慈忙問道:“這是為何?”
“我們要與夏侯惇相爭,後方便在琅琊、東海二郡,而琅琊東海之地,多受孫賁兄弟影響。”周瑜道。
“萬萬不可!”魯肅當即否決,道:“如今吳國之內,新舊相爭,我等手中之兵,皆是伯符昔日舊人。”
“孫賁既是孫家宗室,又威望崇高,倘若將他除去,必失人心啊!”
殺了他,反噬會來的更快,更凶猛!
周瑜沉默了很久,歎道:“子敬言之有理。”
在座隻有三人,都是周野的人,不需要再遮掩什麼,魯肅也道出了心中疑問:“公瑾退兵,可是要引夏侯惇等人來擊?”
周瑜笑了,點頭:“不錯!隻有鏟除他這群人,才能真正威脅到兗州!”
魯肅沉吟片刻,即搖頭:“夏侯惇性格衝動,但滿寵、董昭皆是多謀穩重之輩,豈能輕動?”
“多謀不假,可對於曹操而言,我們這批人必除之!”
盤亙的地方不多,大概就是半個州。
可這位置著實要命,如果這次不是周瑜在後麵搞事,曹操也不至於在冀州看著劉備被揍,卻不敢抽調內部力量。
周瑜等人不除,對於曹操而言,就是懸在腦後的一口劍!
“進攻擔心難以取勝,有威脅不得不除……若我是董昭等人,還是會等曹操回來再動手!”魯肅推斷道。
“讓曹操不敢回來,便是了。”
“如何讓曹操不敢回來?”
“兄長不動,曹操豈敢亂動?”周瑜道。
魯肅恍然!
是啊,周野目前還壓在大本營,隻要他一日不動,曹操、劉備都得精神緊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