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戰陣決戰,那對於自己的本部兵馬也必須要有安排。
周野安排很簡單:所有精銳,壓在前方。
越精銳的越靠前,開局就是王炸!
吳縣方麵,也自當做出對陣安排。
和周野不同,朱治和一群大族主張將一半主力放在中軍,大族中的精銳擺在中軍之後,跟他們待在一塊。
剩下一半主力,和其他稍弱的部隊,擺在前頭。
對於這個觀點,純粹武人出身的潘璋是儀自然不答應。
朱治他們是本地大族,這樣的安排有利於保存他們自己的力量。
潘璋是儀還有很多將領他們沒有地方背景,也沒有家族利益——軍隊,就是他們的根本!
要麼,打贏,把主力全部堆在前頭,一戰決勝負——這是潘璋的想法。
要麼,主力全部放後方,打不過方麵突圍——這是是儀的想法。
反正,要麼一局梭哈,要麼保存軍隊,憑什麼犧牲軍隊給你們保存家族勢力?
眼看著決戰將近,高度統一的多方勢力,再次出現分歧,差點就掐了起來。
雙方爭執不下,最後還是闞澤站了出來:他是吳會名士,儒學大家,既有部分地方背景,也有孫權方軍政背景,最為客觀。
他拿出一個兩家都滿意的主意:把山越忽悠到最前麵去!
山越人野蠻凶狠,戰鬥力不差,這是其一;
山越人窮苦,給糧給錢就願賣命,這是其二;
山越人認字的不多,比較好忽悠,這是其三。
至於如何說服他們,闞澤也有一套:“言之以勇,許之以利與地。”
說白了,就是先吹他們厲害,再答應給他們好處,得勝之後讓他們當武會老大。
好在,這一次會議人不多,也沒有山越統領在座。
但依舊有人不同意,魏珩站了出來:“神仙出手,我們又有數十萬兵馬,周野對我們已威脅有限。”
“取勝概率極大,勝仗之後,真讓他們話事誤會不成?”
得,結果還沒出來,就惦記著蛋糕。
闞澤很清楚,跟這群人說道義是沒作用的,隻能談利益分割:“周軍即便人少,也並非弱軍。”
“我們即便能取勝,也定然是慘勝。”
“山越在最前頭,此仗完後,必損失慘重,他如何話事吳會?”
眾人一聽大為興奮,撫掌道:“妙計!”
“不但能解決列陣之矛盾,又能借機削弱山越。”
“此戰之後,趁機平定他們,也不再是難事!”
得,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去忽悠山越了。
事情很順利,如闞澤所預料,山越人吃了沒文化和沒錢的虧,答應了列陣最前的請求。
其實,彭琦,吳愷等人也有自己的認為:打贏了,我占最大的便宜;打輸了,我也能跑。
“戰線廣至百裡,交戰時混亂一片,前後消息閉塞,未必是最前頭的損失最慘!”彭琦如此道。
“有理!”吳愷點頭。
理不理不清楚,但錢和糧應該少不了,大族們對這點還是比較講信用的。
雙方開始布置決戰軍陣……
數十萬人規模的正麵交戰,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