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四姓,是天下數得上號的大士族。
豪族壟財,士族壟權,這兩個合在一塊,簡直就是皇權的死對頭。
所以,這兩個都是周野重點打擊的對象。
雖然他對於士族的寬容度比起豪族要稍好一些,但照舊是一棍子把士族打落凡塵。
理所當然的,周野也就成了天下大士族和大豪族共同的敵人。
潁川龍頭士族,荀家出身的荀彧,從自身家族陣營來說,跟周野是有衝突點的。
這一點,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
短暫的沉寂之後,荀彧回答:“自然記得。”
“族叔既然記得,這些年來,周王屠豪族、打壓士族,你可曾阻止一二?”荀攸又問道。
荀彧搖頭,笑道:“大王所誅者,皆是逆反之臣民。”
“大族也好,百姓也罷,既存反心者,又有何異?”
荀攸亦笑,道:“百姓從寬,大族從嚴,這已不是秘密,族叔怎避而不言?”
“你為士族人,周王卻打壓士族,此為主上不仁,臣下又何必儘忠?”
“族叔大才,何苦白兩鬢以匡扶不仁之君,以損天下士族?”
荀彧麵色漸凝重,沉聲道:“公達不可胡語!”
“我王自黃巾以來,身不避戰,通北走南,數次親身入險,驅天下雄兵以扶危漢,製未有精糧以養百姓。”
“功在大漢社稷,功在天下萬民,世之至仁至善,莫過於此,何言不仁之君?”
“至於士族之言,我且問你,士族之人立仕又為哪般?”
荀攸不假思索,抱拳向天:“自是上輔皇恩,下安百姓。”
荀彧點頭,再問道:“若士族人身死,可換得皇朝安穩,死或不死?”
“臣一死得報君恩,自然願死!”荀攸回答迅速。
“那我再問你,若士族人身死,可換得天下百姓安寧,死或不死?”
荀攸略作停頓,點頭:“舍身為天下,義之所在,士之所往。”
荀彧笑了,道:“那為何還要士族呢?”
荀攸眉頭猛地一皺:“我不明白族叔的意思。”
“你可以明白,隻是你不願去明白。”
荀彧搖頭,道:“士族稱舍身以報皇恩,卻集黨成群,以爭皇權。”
“士族稱舍身為天下,卻霸名壟學,以斷民路。”
“天下之亂,亂在豪族,聚巨財以奪民財、資軍匪。”
“天下之亂,亦亂在士族,壟長權以分皇權、裂漢土。”
“皇不尊,民不憤,故天下大亂。”
“由此看來,士族過勝於功。”
“荀彧出身士族,亦懷此過,今輔王征天下,以贖此罪。”
荀攸如遭當頭棒喝,眼中閃過了刹那的迷茫。
荀彧的話,有些跳脫他們固有的思維。
但聰明人畢竟是聰明人,他們有時候比蠢人要固執許多,因為他們有無數種方法為內心的根深蒂固去辯解。
“天下之權,係於一人,一人昏則天下昏,絕不可為。”荀攸振聲道。
“錯在昏君,豈在皇權?朝出昏君,亂在朝政,所害不過一代之君朝。”
“而士族得權,綿延不斷,上欺皇尊,下壓百姓,縱有公達如此大才之士,依舊難免天下今日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