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征羌,派使者過來,目的再明顯不過,如何能瞞得住幾個聰明人?
故而,周野麵臨的問題就是:讓他安心征羌,亦或趁機使壞,就此兩點而已。
“劉備入涼州,與羌族勢必有所接觸。”
“要麼給羌族做狗,要麼羌族給他做狗,亦或同流合汙,要說完全不來往,那是絕無可能。”
周野笑了笑,頗為讚賞道:“如今看來,劉郎固窮,倒是不失漢節!隻是……”
“隻是兩軍交戰,他與我們為敵,是取大義,還是取利益,頗難選擇。”見周野不吐露下半段,郭嘉便接過了話頭。
“然也!”周野頷首而笑:“所以,想聽聽二位的看法。”
“事關重大,大王是否要全盤考慮一二?那簡憲和那邊……”
“你先去穩住他,就說舟車勞頓,讓他暫住一晚,明日本王親自擺宴。”
交戰歸交戰,但雙方不存在私仇,更談不上斬來使。
更何況,簡雍不是平常士人,而是一個遊俠,為人性情簡單直接、不拘小節,名聲不小,也很合周野胃口。
自然,就私人而言,他對周野也是萬分尊敬的。
大老遠跑過來,請他吃頓好的,自是應該。
郭嘉走了,這就剩下一人了,賈詡是躲無可躲。
迎著周野的目光,賈詡竟直接破口大罵:“奉孝奸詐!”
周野樂了:“文和怎無端罵人?”
“這消息是他帶來的,應當由他來解決,卻將這燙手事交給我,怎不是奸詐!?”賈詡怒氣未消。
“本王怎未看出來,此事有何燙手?”
賈詡敢揭穿郭嘉,可不敢揭穿老板,隻能老老實實的解釋道:
“諫言大王趁機攻殺劉備,則失大義,有損於整個大漢。”
“諫言大王容許劉備征羌,則失戰機,損在大王之利。”
這涉及到周野一直以來的旗幟問題,也就是政治立腳點的問題。
討伐鮮卑起家,周野扛的旗是為了大漢驅逐外敵;回來後連掃諸侯,扛得起是統一江山,大漢不容分裂。
大漢異族,這東西就在周野跟腳上。
輕易舍棄,就等於推倒自己一直以來豎起的大旗。
或許有借口推脫過去,但終歸是讓原先光芒萬丈的旗幟,蒙上了些許汙點。
而對於賈詡郭嘉這些提議的人來說:
要麼於大漢全民族不忠,要麼於周野個人不忠,怎麼不燙手?這簡直燙命!
賈詡依舊吹胡子瞪眼,道:“壞事儘落我頭上!”
“你終歸是聽到了,總得給個對策。”周野還就抓住他不撒手。
賈詡無可奈何,隻能認命:“臣認為……劉備與羌族,都深懼大王,大王若是此刻發兵攻之,兩人怕是會立即罷乾戈而言和。所以……”
“所以大義當先,我當按兵不動,先讓劉備收拾了羌族再說?”周野笑吟吟的問道。
賈詡心裡咯噔一下,或是擔心背上了‘於王不忠’而被老板記恨,急中生智之下,他竟想出一個兩可的答案。
“所以大王但可觀劉備征羌而不動,一則坐收大義之名,收天下人心。”
“二則若劉備用兵不濟,反被羌族所傷,大王便可直接下詔言‘劉備無能,代為收羌’。”
一個被羌族消耗的劉備,打起來無疑是更順手的。
打完劉備順帶把羌族收拾了,也不擔心失了大義:畢竟,是你劉備無能,我才出場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