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此人似對你頗不服氣。”關平皺眉。
“可尋一借口,斬之以立威。”周倉道。
“魯莽!”關羽喝了一聲,道:“他雖是將門世家,但因其父晚年保守,並沒有讓他為將的打算。”
還有一層原因,那就是皇甫堅壽跟董卓關係也很好,當然,那是極久遠的事了。
“因此,他心中有鬱結之氣。”
“往日皇甫老將軍在時,我與其平齊,人多有不服,也屬正常。”
“自然,他出身高貴,自有些瞧不起我們。”
說到這,關羽方冷笑一聲,隨即又搖了搖頭,歎道:“此戰艱難,隻要是有用之才,必須容之!”
城外在等木頭和製作到位,城內也在製作應對之策。
在皇甫堅壽再次拉起柵欄的時候,柯吾也拿出了應對之策:叉槍、拋鉤、斧頭、收集來的火油和柴草。
叉槍是用來阻止柵欄靠近的,拋鉤的作用也差不多,在對方推著柵欄過來的時候丟出去。
無論是掛著人還是掛著柵欄下邊,用力拽就是了。
斧子更加簡單暴力,柵欄靠上來就劈,砍掉連接點,讓它整段垮掉。
火油柴草的話,柵欄浸了水點不著,那就隻能自己提供引燃物了。
一切初準備就緒,皇甫堅壽又開始衝城。
雙方你來我往,掐的相當熱鬨。
除了柵欄之外,皇甫堅壽還挑選了城牆稍矮的位置堆起了土山。
攻城就這樣,耗時耗命且無趣。
好在,皇甫堅壽的法子似乎很不錯,等一切器械到位,破城隻是時間問題。
柯吾等得起,他就是要等,多等一會兒金城郡那邊還有羌族部隊趕來。
等援軍一到,對方要破城就更難了。
但關羽等不起,他必須儘快取得征羌之戰的勝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第三日,他就有了決斷:讓皇甫堅壽打蒼鬆,自己去馳援姑臧。
值得一提,蒼鬆並不是直挺挺的擋在姑臧城前,那就繞不過去了。
蒼鬆是處於一個三岔口的位置,關羽的來路是直通姑臧城的,而在姑臧城的東南方,撇出來一條要道,連接金城郡。
而蒼鬆,恰好就扼住了這條要道:它控製了武威和金城兩郡之間的連接點。
再加上,柯吾被皇甫堅壽堵著,他也沒法出來騷擾。
而就在關羽有此打算的時候,姑臧城中再次送了信來:
第一,顏俊要堅持不住了,支援必須儘快到位,協助守城或者擊退敵軍;
第二,敵軍調整攻擊方向,兵力由東麵正在往南北兩麵換去;力量分散,東麵兵力出現空虛。
第三,讓關羽率輕騎以最快速度抵達,於夜晚舉火為號,殺入敵人東大營,已盤活全局!
蒼鬆到武威,不到一百裡地。
輕騎而襲,夜裡便能趕到!
關羽本有此念,又加上軍情如火,此戰要取勝實在艱難!
需知道,他要麵對的不隻是蒼鬆、姑臧兩處,還有駐紮在休屠、宣威的羌王,甚至是從蒼鬆後方趕來羌族援軍!
如果把握不住這個機會,短時間如何取勝?
“立即行動!”
關羽還是決斷:本部騎兵帶走兩千,劃一千人增兵關平。
周倉帶一千騎兵隨行。
“我熟知地理,願隨行!”徐揖亦道。
“三千人太少,此處攻城也要不了這麼多騎兵!”令狐邵勸道。
關羽點頭,接受此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