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麵主攻的帶來聽從郭嘉指揮,直接挖開了邛池,引水灌向城池。
隨著水勢上漲,軍士乘浮木而至,進攻邛都城。
連攻兩日,雙方各有損失。
每死一人,周野都讓登名造冊,安排錢糧撫恤。
真金白銀之下,讓這群蠻人也知道了什麼叫作公平和機會。
第三日攀城之時,依舊氣勢如虹。
有人登上城樓,並砍殺一人,緊接著讓對方給逼退下來。
周野親自找上此人,賜予紫綬金印,賜姓周,命該部族主向其行禮。
蠻兵士氣不降反升,攻城時一個個發了瘋似的往城樓上爬。
相反,城內人的心思卻早已變了。
在那群俘虜放回來的時候,城內就隱隱有分裂趨勢。
窮人出身的軍士心中暗暗期盼,豪族背景的部隊則對這些人提防不止。
為了防止平民軍士生變,豪族將領將他們推到了最前麵,負責承受蠻兵的弓弩和砲車。
這就導致一方愈發不滿,而另一方愈發防備。
至於最開始被放回的三千人,乾脆讓劉璝給暫時控製了起來,防止他們生事。
蜀郡屬國方向,扶禁帶著一支援軍趕來,看到這氣勢不敢靠近,領兵後退。
周野親自帶著騎兵追擊,將扶禁生擒。
扶禁為了活命,在城樓下向守軍喊話,告訴他們:江關已破,江州危在旦夕,成都已在周瑜刀鋒之下!
這消息一出來,城內立馬掀起一片惶恐。
他們的家都在那,如果後方失了,再打下去還有什麼意義?
當天晚上,周野命人向城內射箭,告訴城中守軍:
今夜洗淨兵器,明日再戰,凡兵器帶血者滅全族;
兵不沾血者,無論出身如何,不究過往之罪,皆可恕之,官職如舊!
這要是抱著必死之心的守軍,看到這封信一定會嘲笑周野。
問題是有幾個人,幾支軍隊能真的敢死?還是以全家為代價。
再加上這幾日交鋒下來,他們已清除的知道一點:城破,隻是時間問題!
周野的攻勢太猛,對方內部高度團結統一,完全沒有出現劉璝最開始所言的分裂趨勢。
而那些蠻兵更是一改常態,換了個統帥就像是重新投了個胎。
後方大本營又麵臨著周瑜威脅,即便沒有周瑜,來援之兵也不敢靠近,否則扶禁就是下場。
幾場下來,益州人也深知周野的厲害,根本不敢與他野戰。
在敵人強勢,後援無望,內部軍心混亂的情況下,恐慌開始彌漫。
原本割裂的豪族和平民兵士,第一次出現共識:投降!
信上已說的清清楚楚,隻要明日開始兵不血刃,就可以豁免一切罪行!
在認定自己等人必敗的心理暗示下,活下去,才是底層軍士最優先考慮的事情。
劉璝也是一時心亂如麻。
他同樣收到了周野射進來的招降書。
並且,周野明白的告訴他:這將會是最後一次勸降。
劉璝看著此信苦笑:“圍死城池,正是為了攻心啊。”
以自身之威勢和成都之窘困,讓城中人看不到絲毫希望。
“將軍!”
門口響起腳步聲,向存走了進來,盯著劉璝手中信,冷色道:“將軍也思降事?”
劉璝一歎,也沒瞞著,而是將手中信交給了他:“信中所言,不無道理。”
向存看過之後,道:“益州可以給劉玄德,卻不能給周雲天!劉玄德外來,要立足務必依仗我等。”
“而周雲天素來霸道,手握重兵,又錢糧充沛,斷不會將我們放在眼裡!”
像劉璋,那是天生的慫,對於他們的實力會產生忌憚從而依賴;
劉備不慫,但很窮,他需要大族的扶持才能發展起來。
周野這種人,既狠又富,對益州本土便會毫無顧忌!
劉璝歎息搖頭:“如不降,身家性命難保,談何將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