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諸軍皆是一驚。
城上的守軍則握緊了手中兵器,眼中比起之前多出了些振奮氣息。
劉璋礙於兩軍之前,未曾哭出聲來,卻也傷心悲痛不已。
眼見著王累舍命祭城為劉璋振奮士氣,周野為之動容。
須臾後,他點頭認可:“確實是忠義之士,亦是血性之輩!”
他摘下自己的披風,讓軍士上前將其蓋住,抬頭看向城樓上眾人。
“本王興戰來此,隻為天下早歸一統,止戈於四海,使民安樂。”
“今見義士流血,心中也頗有傷意,更不忍率軍踐踏成都。”
“願暫勒兵馬退後,城中人可出來替王從事收屍。”
“再則,本王屯兵五日不動,容城中人考慮一二,容百姓暫尋容身之處。”
“城中果有敢死義士,或同等兵馬、或兩倍、或三五倍,但敢出城者,本王絕不避戰。”
“若敗,本王也準他安然歸城;若勝,本王即刻退去,十年之內,不入益州!”
言罷,王戟一抬,率軍緩緩退去。
周野目視城樓,留下最後一言:“民是血性之民,臣是儘忠之臣,可惜不得其主!”
一番話說完,城上眾人紛紛變色。
那些軍士眼中立時浮現猶疑,甚至膽大的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劉璋。
而劉璋則麵色愈發蒼白,無神的盯著城樓下。
底層心中失望油然而生。
今日見麵,他們沒有看到殘暴的周王,反而隻見識到了此人的豪氣和過人之處。
解下王披加身於王累殘軀,是對義士之敬,更是上位者的仁慈。
從容後退,有戰即應,是古今名將之風采,也是身為天下主對生靈大仁大義。
隻要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這不是一個魔頭,這是一個魅力無匹的君主。
相對而言,劉璋黯淡的毫無光澤可言。
莫說其他人,就連劉璋自己心中也騰起一股深深的無力感。
他甚至真的浮現了投降的念頭……
“確實過人。”鄭度無奈一歎。
寥寥數語,將王累之死的效果反用在了他身上……這,真是叫人無奈。
要說內心還堅定的,那就是那些本土大族了。
周野愈強,他們愈是不安。
他們就喜歡劉璋這樣的主子,糊塗中帶著懦弱,又好忽悠又怕事。
周野退出一段距離後,原地駐營。
城內人出來收拾王累屍體,隨後緊閉城門,也無人敢真的出城應戰。
似乎,他們的血性終是不如被眾人抬進來的王累。
周野又讓人傳話城內:劉璝遺體將至,可讓劉璝家小出城。
一件小事,卻讓不少人認為不對勁。
這個節骨眼上,堂堂周王,會因為此事一直浪費時間麼?
雖然他們猜不透是什麼詐謀,但堅決反對。
“至益州戰亂,軍民受苦,我本愧疚。”
“劉將軍一片忠心,又如何忍心?”
劉璋搖頭,準許劉璝家人出城。
第二日上午,許褚部趕到。
下午,帶來部抵達;第三日,祝坤部和祝融所領三部抵達。
隨後數日,兵馬悉數趕至。
十數萬人馬,分四麵將成都團團圍住。
成都將領登城觀之,黯然更添。
雖然這些部隊穿著雜亂,武器各異,但行軍秩序和營盤整齊度,明顯要比他們高上一頭。
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對方的統帥領先自己等人好幾個層次,才有可能將原本雜亂的部隊,治理的如此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