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之罪也,萬民無辜,萬民無辜!”
他親自給周野寫了一封信,認為益州現在已經太平,請求將張任部陣亡三百人全部按籍貫送回,歸葬家鄉。
至此,益州境內,最後一部反抗的力量也已消泯。
張任走了,帶著他的三百川中男兒,挺著一身傲骨走了。
透過淋漓的血肉,他展露給世人和曆史的,是川人的不屈。
傲骨如漢玉,白而不屈,灼灼於血肉之間,正如山頂那一縷破霧的曉光。
他讓脆弱的劉璋政權,搖搖晃晃的占了一角。
或許,這就是張任赴死的價值所在。
成都。
耳邊不斷響起係統通報之聲。
“叮!恭喜宿主完全奪取益州政權,統禦劉璋所擁地盤。”
“獲得壽命百年,受張寧【延年】影響,實際獲得壽命為一百五十年。”
“獲得聲望十萬,獲得建築【太仆宮】——道路修整、馬匹養殖、車馬改造係統,轄區內道路通達狀況改良,馬匹長成率翻倍,軍隊運動速度提升,經濟運輸速度提升,隨年限不斷進步。”
“叮!恭喜宿主獲取漢中之戰勝利……”
周野攤開了趙雲的來信,也是無言良久。
張任還是死了,不同的時空,他卻走了同樣的路。
周野沒有留住他,正如係統本尊所言:數據終究是數據,人最珍貴的不是麵板,而是他不可測之處。
隨後,周野否掉了趙雲的命令,他重新擬了一道命令:
天下戰亂,百姓受苦,將士勞命,罪在天下各方之主,不在天下各方之民;
漢中之戰、益州之戰,所有陣亡將士考原籍送還,所需用度,一律由本王調配。
周野打下了益州,必然是要發大財的。
但這些錢還沒送回南陽時,他便花了出去。
南蠻需要錢,畢竟拉著人一路打了上千裡,不能說空話不兌現好處吧?
周瑜大軍該得的封賞也是有的,府庫就足夠支撐了。
但這些都榨不了富裕的益州,益州的富裕不在於民,而在於官府和大戶。
周野將這些錢全部收到手中,剝除賞賜之後,又用在了蜀地。
安葬、撫恤、賑災各地。
並且,周野提出一個觀點:
昨日和益州軍廝殺,是因為互為對立之敵;
今日益州之土歸他,那死去的益州將士也是他的子民,可按照他的規矩,享受君王的安葬以及對家小的撫恤。
為此,周野花掉了大批的錢,但他得到了更值錢的:人心!
消息一經傳出,蜀中百姓無不歸心,陣亡將士家屬無不感激涕零。
“此為天之仁,當為天下主!”蜀中有人大呼。
劉璋聽聞張任死訊,也是痛哭不已,得到周野準許的他親手籌備張任喪事。
周野對他,似乎毫無顧忌,並不擔心牽引起什麼謀反組織。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自信,絕對的自信。
因政權更替,選擇藏匿、退隱的官員也因周野的種種作為先後出山入仕。
堅決辭官的義士鄭度重新出山,被周野任命為益州彆駕。
鄭度很有能力,曆史上他曾向劉璋獻策對付劉備,把劉備嚇得夠嗆,幸運的是劉璋沒聽他的。劉備攻取益州後,此人隱世不仕。人品和能力都在線,如果換個集團工作,早就名揚青史了。)
在劉璋的配合,法正的謀劃下,益州高層被迅速清洗。
在周野實質性的仁義之舉下,益州的底層人心被迅速聚攏。
大戰過後的益州沒有表現出所謂的危機四伏,反而一切迅速向好。
甚至,周野都沒有派人去追劉備,而是沿途照看安撫百姓。
這對劉備而言,是個比周野大軍追來更壞的消息。
周野如果繼續用兵,會導致益州內部撕裂加劇,百姓無法承擔,內部矛盾突顯。
這樣一來,益州將會出現分散趨勢,周野在當中的立足也未必穩當。
可周野不單打益州的速度快,得益州人心的速度更快!
這樣下去,益州大概率全麵接受周野,並抱在他身邊,固若金湯。
若這時候劉備再想打著光複漢室的旗幟殺回來,希望就無限接近於零了。
總而言之,周野這個男人,太快了。
快的不隻劉備接受不了,就連遠處的曹操都來不及反應。
曹操正拉著人馬,準備圍著南陽乾一炮!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