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找到開口的人,但周圍的百姓很快就跟著嚷了起來。
“我王厚德,布仁義於天下,當為天子!”
“當為天子!”
統一了口號,使喊聲更加響亮,震徹長江兩岸。
隨行官員神色各異,但以喜色居多。
南中那群部主雖然文盲不少,但也深知其中利害,樂得嘴都要笑裂了。
周野為天子,得到最大好處的固然是周野,但所有跟著周野的人都能往前邁出一步,水漲船高。
彆的不說,王朝的編製跟皇朝有的比嗎?那低的就不止一個規格。
他們叫來家中女眷,讓他們去祝賀祝融,以此暗暗表達自己等人的想法。
迎接到此的諸葛玄對周野道:“大王,百姓之念,頗為熱切。”
周野笑看了這個老臣一眼:“百姓識字的都沒幾個,能喊出這話嗎?”
要麼是有人主導,要麼就是那些自己的學子搞得鬼。
通過新的教育體製,周野培養了大量的新學子,這些新學子有的出身寒門,原本無望於官場。
因為周野的改革,使寒門也有出頭之日,這些人在外就自發的開始替周野說話。
並且隨著外放的學子越來越多,這些人的聲音就愈強,已對被清洗的老派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
“那也是民心所向。”諸葛玄笑意不減。
諸葛玄是漢家老臣,資曆和官位都已經到了極致,自己年齡也到了。
周野稱帝與否,對他而言實質性好處幾乎沒有。
若是說為下一輩考慮,下一輩諸葛亮不是已經接過棒了麼?而且明顯比自己乾的還好。
他開這口,隻能說是周野得人心、得民心至極了。
見周野不接話,諸葛玄也不掩飾,徑直道:“自袁董之亂以來,天下分裂,諸強紛爭,勢如強盜,掠天下而殘百姓。”
“得王施以文武,定平四海,扶民安朝。”
“又出良種、修水渠、建大道、屢出新創,使衣糧不愁,縱是聖人再生,也難以並肩。”
“今天下歸心,稱帝正當其時。”
麵對諸葛玄的熱烈態度,周野也不好一直沉默,隻能擺了擺手:“孤德薄,此事不可再提。”
諸葛玄拱了拱手,不以為意。
大王拒絕了?這很正常。
難道要自己等人一開口,他就滿口答應?那也顯得太急躁了,隻會惹人笑。
按照正常的套路,先由周野的心腹、部下向周野透露這個願望,如郭嘉等人;
再由民心展示一番,緊接著便是德高望重之人出麵,隨之又是和周野牽扯更少的朝廷派係來說。
到了最後,才是太後勸言、天子行禪讓之舉。
走到這一步,周野還得推辭,最終抵不過天下人的熱切之心,‘無奈之下’,登基為帝。
所以對於周野的回絕,諸葛玄並未放在心上,他已派人走在了前頭,告訴在南陽的眾人:照計劃行事。
抵達南陽,慶功宴自然是少不了的。
慶功宴後,果然有朝臣出麵,較為委婉的表達此事。
周野放下酒杯,麵色稍冷:“此事休要再提!”
那人告罪坐下,與周圍眾人對視。
諸葛玄笑看著他,搖頭表示無礙。
戲,都是戲而已。
冷個臉算什麼?如果換個喜歡演,戲精上身的角色,那還要大發雷霆,作勢砍人呢。
等這事過去,對方真的稱帝呢?
這勸進之人,好處自然是少不了的。
而坐在周野身側的萬年,則眉頭凝起。
她對周野的心思,把握的還是較準的。
直覺告訴她,周野沒再演?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