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滅林邑國,不再話下!唯一要擔心的就是他們國王……”
“放心,他們國王回不來。”徐盛笑道。
郭縕又問道:“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支林邑重兵駐紮在哪?”
“在象城!”
杜震想也不想便回答了出來:“象城在北,鐵鯉在南,鐵鯉城是熊璿說了算。”
“此人先祖是漢人,從九真逃難過來的,他有自立之心,並且心向大漢,這才林邑國內已不是秘密。”
林邑國內有一部分向漢派,在朝堂和地方有一定勢力。
畢竟和漢朝接壤,區煉之前不敢直接把他們弄死,怕將這群人逼反,讓漢人有機可乘。
“他們都在害怕,害怕區煉出擊大漢得勝歸來,到時候必然要清洗他們。”
“所以最近都格外老實,不敢擅動。”
“如果將軍在北麵得勝,這群人勢必舉南軍附和,如此一來,占城輕易可破!”
郭縕驚訝:“你知道的好透徹。”
“日思夜想著報仇,想儘辦法打聽的消息。”杜震道。
“見識不凡!”
徐盛點頭,對杜震大為讚賞,道:“我將編在林邑的漢人為軍,你暫任此軍之首吧。”
杜震連忙抱拳,激動道:“多謝將軍!”
權力官位他不在乎,他想要的就是報仇。
徐盛打算趁著對方還沒得到消息加緊時間動手。
他讓軍士換上了林邑軍服,向各城奔馳而去。
一處隻有一隊,也就是五十人而已,但杜震表示夠了:
林邑軍戰力跟徐盛的人差距很大,再加上現在更是跌落的厲害,再加之還有城中漢人幫忙。
“能取則取,不能取探完消息便退回。”
“是!”
徐盛收集到了數百匹戰馬,這些軍士用戰馬出擊,速度遠在逃走的少數林邑人之上。
當這些騎兵抵達各城城外時,看到的是打開的城門。
非戰爭狀態下,城門一般是不會關著的。
隊率直奔城門底下,打算檢查城防情況。
結果城裡跑出一群人。
不是來交戰的,而是點頭哈腰的迎接。
“這是……把咱們當成了自己人?”
“哈哈!又來這套?”
“一路白給啊,怎麼搞?”
“怎麼搞?砍了他,進去搞他婆娘!”
隊率冷笑一聲,加速向前衝去。
城門口迎接的官吏一臉熱忱的詢問:“是北麵有好消息來了嗎?”
看對方這精神頭,應該是親兵?
林邑戰馬很少,騎兵更是少見,應該是發了財回來的大王親兵錯不了。
親兵快馬耀武揚威,那就很正常了。
回答他的隻有一刀!
“啊!”
官吏慘叫倒地,周圍的人受驚四散。
五十人一路殺進城門亂砍。
城門一屯守軍完全不是對手,被瞬間殺散。
隊率突襲成功,立即大聲袒露身份,獲得城內漢人支持,頃刻間攻克城池。
林邑國土不大,徐盛一夜之間,用這種方法連奪七城。
他又從俘虜口中得知:北麵重城象城之中,隻有一千五百餘人。
“真的就這麼點人?”徐盛難以置信。
“有這麼多人就不錯了。”杜震解釋:“現在林邑官府缺糧的很,養不起多少兵馬,何況還有都城要守。”
部族手中掌握了青壯,隻要收到命令,便會帶著青壯去奔赴戰場。
現在這個局麵,對方也沒法聚攏人馬。
“從陸上過去隻怕對方會提前得到消息。”
“不如坐船過去,登陸後速擊之。”
郭縕提議。
林邑地形狹長,就像一條蚯蚓趴在海岸邊上,這個計劃可行性非常高,徐盛立即采納。
他在每個城池隻留了兩百人,其餘的全用漢民軍。
留下糧食之後,他率領剩下八千餘人登船直取象城!
果然,麵對突然出現的漢軍,象城守將繼承了諸位前輩的厄運,兵敗身死!
徐盛攻破象城後,郭縕率軍遊擊於城外,掃蕩了周圍的三座小城。
同時,擊破林邑大族七十九戶,奪走了他們為數不多的存糧,全部送到象城保存起來。
等消息徹底在林邑傳開之後,徐盛已奪取了小半個林邑國。
林邑國人開始爭相抱團,抵抗徐盛。
隨著占地範圍擴大,自身人手不足,徐盛不可能一路屠下去。
他開始改變政策:抵抗者全殺,手染漢人命者全殺,俘虜五抽一殺,響應者不殺。
國都劇震!
監國王世子和滿朝大臣都嚇得發抖。
漢軍降臨,這豈不是說國主已敗?
那自己等人等了個啥?
希望破滅,絕望降臨!
林邑貴族迅速收刮周邊殘餘糧食和財富,收攏人馬抱死國都占城,準備死守。
與此同時,南邊的熊璿站了出來,宣布自立為林邑王,願向大漢效忠。
儘提南兵,向國都殺來,與徐盛彙合。
為了表達自己的忠心誠意,熊璿隻帶少數隨從,直接來到徐盛軍營拜會徐盛。
熊璿態度恭敬,半跪在地,在徐盛賜座後方敢起身。
他徑直問道:“天王派將軍來,可是要收林邑為漢地?”
徐盛問道:“若是如此,當如何?”
熊璿沉吟之後,答道:“快則三年,短則十年,可成此功。”
徐盛和郭縕對視一眼,後者搖頭笑道:“足下可知我軍之勝?”
“大漢天威,如何不知?”熊璿連忙道:“臣下絕無其他意思,隻是林邑之地,不曾歸漢;林邑之民雖少,也有近乎百萬。”
“若要徹底收為漢土,尚需時間。且收服之後,掌握成本亦是極高。”
這倒是大實話。
徐盛笑了笑,道:“不滿熊王,大王的意思是林邑依舊為一國,但犯下的罪必須贖,有些人必須殺。”
“林邑王室需與漢人通婚,曆代林邑王需先在漢地為質,林邑之軍除王室護衛軍外,其餘全部罷除,改用周王府兵。”
“內政由林邑王掌,外政需呈報我王,軍權由我王指定派遣。”
熊璿拱手:“能為大王之臣,已是臣下之幸。大王之命,臣下絕不敢有二意。”
痛快!
徐盛大笑,還禮道:“林邑王不必如此客氣,以後你我也算同僚。”
”不敢!”
熊璿揖作的更深了:“在徐將軍、郭將軍麵前,臣下隻是個晚輩。”
郭縕腰杆挺的筆直,隻覺分外痛快。
在一旁的杜震高聲道:“林邑王!等破了王城,那些染了漢血的牲口,一個都不能放過!”
“我先祖是漢人,漢人既是我父。殺父之仇,將軍不說,我也要報的!”
這個熊璿是聰明人,覺悟不是一般的高。
他以如此態度去配合,反而能拿到更多的好處。
脾氣?
對方懷怒而來,你還敢有半分脾氣?
討價還價不要想,怎麼吩咐怎麼做就是了。
對方態度誠懇,徐盛也夠意思。
來之前周野已經授意,甚至王旨和大印都刻好了。
次日,在林邑國都占城之外,徐盛擺下祭壇,列開軍陣,又押上九百林邑人做牲畜。
繳獲的印信、旗幟、貴族所用的珍寶之物全部擺在祭壇周圍,林邑的牛羊也牽出來數百頭。
耀武揚威。
城內的守軍眼睜睜看著,心裡哀至極致。
隨後,由郭縕督軍,徐盛換了武將朝服,登壇祭天,誦周野王旨,冊封熊璿為林邑國王。
你說周野從哪認識的熊璿?
他沒寫熊璿,在姓名和誇讚的話那空了兩行,讓徐盛臨時手填的。
熊璿上壇,先拜天地,又向北遙拜周野。
接過林邑國王印綬、朝服,熊璿正式加冕為林邑國王。
郭縕一聲令下,軍士向前,將九百林邑人砍了祭天。
徐盛揮手,諸軍將呈列出來的寶物傾灑而出,台下歡聲震天。
又宰殺牛羊,就在城前用宴。
城裡人看得直咽口水。
“世子,要不要趁機殺出去?”有人提議。
“城門一開,必死無疑。”
王世子無比絕望的指了指兩邊。
參與狂歡的漢軍隻是一部分,其餘的守護在旁,陣型嚴密。
對於爭搶寶物的同袍,他們視若無睹——他們昨晚就拿過了好處了。
熊璿於祭壇上大呼。
“林邑國由王至民,務必效忠周王,有違此言者,萬民共擊之!”
所部率先響應,接著便是投降的林邑百姓,齊聲震天。
熊璿又指城上:“不尊周王,不尊本王,破城之日,皆殺之!”
城樓上,區煉之子區琿痛哭,當晚畏懼自殺。
其餘人知道自己等人難逃清算,根本不可能投降,迅速扶持其弟上位,繼續頑抗。
城外的熊璿則依徐盛之命,下王令召集林邑國力,同擊占城。
區煉的林邑國,在短短時間內,已經走到了儘頭。
它將在流儘最後一滴血後,匍匐腳下。
三合一,不分了,直接一章發完這個劇情)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