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也有此意。”他道。
見周野依舊拒絕,他改變說法:“帝主之議,甚合人心。”
“合甚人心?”周野搖頭發笑:“才征幾國,能服幾帝,便稱帝主,隻怕要落人笑話。”
熊璿柳爵再怎樣也是一國之主,他們擁有自主權,硬要用這個稱呼來舔周野周野可以接受。
但自己屬下現在就跟著喊,那還為時尚早。
“大王早定尊號,臣民與將士們皆士氣更振啊。”諸葛玄又道。
“江山一統之前,此事不必再提。”周野搖頭依舊。
諸葛玄適可而止,轉而去報告其他事。
先是萬年母子平安一事,這事周野早已知道,但這是頭等大事,必是要重點通報的。
接著是賈詡和陸遜用兵一事。
“曹操軍力尚在,但依舊占不得便宜。”
“陸伯言那邊優勢更大,諸臣議論,皆言劉玄德隻剩最後一戰之力。”
“怎麼說?”周野笑著問道。
“再敗一場,結局便定,劉玄德再無半分機會。朝中諸臣,無人不佩服大王識人之明。”諸葛玄拱了拱手,又道:“故有人提議,此刻招降……”
見周野並無反對之色,諸葛玄才接著說下去。
招降的好處固然是有的,涼州已經很殘破了,一旦劉備投降,周野派大軍橫推進行重新肅清也不會難。
況且,即便是再如何了得的統帥用兵,也是存在一定意外的。
減少意外和風險,減少死人和戰爭破壞,節約錢糧……
如果劉備願意投降,好處自然是一大堆的。
“就當走個過場吧。”
周野擺手,算是同意了,但他也下了論斷:“但劉玄德是決不會降的。”
諸葛玄並不這麼看,或者說大多數人都不這麼看。
畢竟有消息說,曹操鬥誌都有些消泯了,何況比曹操淒慘多了的劉備呢?
曹操最近進攻意向並不強烈,很大可能就是在觀望劉備。
他對自己這個一塊堅持到最後的隊友,都沒多少信心了。
誰也沒想到,對劉備信心最多的,反而是揍他最狠的周野。
當見到南陽城時,周野思緒也不免飄起。
回想起那年大雪封天,三人在南陽相處的一段時日,他笑了。
“天下爭到現在,如今棋手真就剩下我三人。”
“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幸運呢?”
他見到了自己第二個兒子,也是現在唯一一個嫡子,萬年之子。
這孩子的身份注定極高貴,但相對於他的姐姐和兄長而言,卻顯得太過平庸。
原先幾個孩子出身,可以說是個個帶有異象,而且生下來一個賽一個神。
可到了這嫡子身上——卻是個普通孩子。
不是說一定平凡,而是毫無異象,這和他的身份似乎有些不匹配。
以至於,萬年臉上高興,心裡其實難受……哪個母親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龍鳳,何況還是一個滿載希望的孩子。
然而,周野卻喜歡的緊。
他要的就是這樣的。
他從萬年手中接過孩子。
那孩子安靜無比,不哭不鬨,努力睜著一雙眼睛打量著周野。
雖然剛成人不久,但已經能隱約從他臉上看出‘老實’的模樣。
周野大笑,很是滿意:“好!不折騰的好啊!”
在側的荀彧,眼中閃過一抹深色。
近日來心情鬱結,為之一掃,他的嘴角浮現笑意:有大王這句話,這孩子將來穩了,自己不擔心會辜負先帝所托了。
周野也當眾給這個象征未來和希望的孩子取下了名字。
並不怎麼獨特或者霸氣,反而顯得頗為平庸常見:周仁,小名劉寇兒。
“好名字!”蔡邕當即道。
眾人相擁求問,蔡邕並未當眾作答,而是在私下之後,才解釋給一群武夫聽:
常人叫仁顯得平庸,但若上位者,或說極上位者以仁為名,便是聖人之仁,何談平庸?
而劉既取母姓,有繼承劉漢之意;又用其‘殺戮’本意,已成‘殺寇’安天下之意。
仁以愛民,殺以誅敵,仁義與霸道相補,兩者皆不缺,這是什麼形象,已是呼之欲出了。
至於諧音‘流寇兒’更是其妙所在,人們為了孩子好養活,小時候往往會取個賤名討個吉利,同時便與和長輩親密。
流寇兒不比阿豬阿狗好聽麼?
“待其長成,可直接用此為字。”蔡邕做了一個超前預判,並且說中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