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仁義之信,但這信的內容絕不能傳回去。
否則,劉備難以製下,兵馬必將散去大半。
軍營中還留下的,都是極忠義之人,聽完信後,紛紛麵西下跪。
先是隱有啜泣之聲,接著有人忍不住了,放聲大哭。
亂世中,人命如草芥;此世中,尊卑有序。
然而從這位君主身上,他們感受到了寬仁德愛,感受到了所謂的君恩。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即便餓肚子,也願意跟著他的原因。
那些傳信的騎士也先後下馬,麵西下跪,磕頭與他們的君王作彆。
徐庶掀帳而出,看到這一幕,淚如雨下。
他是有功業之心、有權力之心的人,他最開始跟著劉備的時候,其實也是試探狀態。
所謂君擇臣,臣亦擇君。
這一世的劉備托周野的福,起家比周野所知的那段曆史早了太多,也強了太多。
所以徐庶暫留下來。
可時間一長,他便再難有離去的心思了。
不遠處,陸遜與諸將觀之,皆驚。
“派人去看看,發生了什麼。”
“是。”
須臾,停留的降軍也緩緩向這邊走來了,帶來了陸遜想知道的內容。
“仁德二字,他當之無愧!”
陸遜歎息,隨即召來一個俘虜問道:“徐軍師何在?”
“軍師尚在帳中。”軍士答道。
陸遜與眾人皆驚訝。
慢慢的,幾乎所有人都投降了。
隻有陣台旁的帳篷內還有一個徐庶,外麵還立著十幾個護衛他的遊俠。
陸遜領著張遼、太史慈、王平等人悉數至大帳之外。
“元直先生,戰事已無懸念,玄德公又有仁義之言,你為何還不降呢?”
“正因如此啊。”
一聲長歎,帳門掀開。
徐庶正衣冠,佩劍掛印,親持劉備節杖,緩步而出,神情坦然。
“我王仁德如此,我軍忠義如此,不應是安定天下的仁義之師嗎?”徐庶問道。
陸遜頷首,道:“敗勢之中,依舊能有如此氣勢,非袁紹、孫權、劉季玉等人可比。”
“如此之王,如此之軍,當成大業,事敗皆在謀略不足,缺在我身了。”
徐庶仰天長歎:“愧疚無從彌補,又如何敢求苟活呢?”
“請陸都督稍做退讓,待我登台遙拜我王,再取下首級以做都督之功。”
陸遜連忙下馬:“不至於此!”
徐庶不管不顧,按劍而行。
“他亦有武藝在身!”
張遼蹙眉,掌中刀略舉,防備徐庶突然發難,火拚掉陸遜。
“且慢!”
“大王有旨!”
就在這時,陸遜後方傳來大喊聲。
快馬急奔,送來一道人影。
“大王有旨!”
那人氣喘籲籲,連聲大呼。
眾人疑惑,回頭看去,但見數十玄甲護衛中,秦宓赫然在前。
徐庶已登台。
秦宓來不及跟其他人敘舊,直接闖到了前頭:“元直公且慢!”
徐庶認得他:“子敕這天下第一辯嘴,是要說我投降麼?”
“或可讓元直放下手中劍!”秦宓道。
徐庶搖頭不聽。
“元直公!且看我這嘴的麵上,思考我一句話如何?”
“倘若一句話說不動你……”
鏗鏘一聲,秦宓也拔出自己的佩劍來:“你自刎後,我來替你切下的首級!”
徐庶目光一閃,笑了:“有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