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留。
作為兗州治所,曹操很長一段時間的大本營,又是和周野接觸的重地。
這個郡被經營的如鐵桶一般。
無論人口、經濟、兵力還是城池,都處於相當充沛的狀態。
除了陳留本地人外,這裡還有大批從司隸一帶逃竄而出,躲避周野的豪強大族。
他們在此修建起一個個塢堡,融化進曹仁陳留防線的一部分。
緊密分布在緊靠東郡的這條線上。
征戰時,曹操可以從這裡獲取大批兵源和糧秣。
但戰事未起時,曹操對這裡的管控又大受限製。
這一次為了證實荀攸的推斷,他向這裡灑出了大批斥候和眼線,以防備豪強大戶封堡自閉,以至於消息滯緩的情況。
而在此之前,已有小股、多批的人馬,出現在這片地域……
戰事將至,因此最近陳留之地出現了頗為怪異的場麵。
一方麵,曹魏官方為了防守瘋狂實行戰略收縮,城池嚴管。
另一方麵,地方勢力內心不安,瘋狂趁機合並、聯盟、擴張,吸納畏懼而流亡的百姓或小宗族。
某一塊地將要開戰,就一定會有流民,而且是大麵積的流民。
不要扯什麼軍紀嚴明,勝利之軍軍紀嚴明,那敗軍呢?散亂的軍匪呢?
沒吃的了不搶等餓死?
反正要死了,麵前有女人你玩不玩?
玩了女人搶了糧草怕被透露行蹤,主家殺不殺?
所以,現在不隻是陳留,而是在曹魏的每一處邊界之郡,百姓都開始提前逃亡。
他們逃到更靠裡的地盤,要麼曹操擊退周野,戰事暫止。
要麼周野在前線結果了曹操,後麵直接傳檄而定,由此避過兵災。
天下已經亂了很多年了,能活下來的人都有腦子,不會在原地等死。
這樣的亂局,更是豪族們大開塢堡擴充力量的時刻。
尤其是陳留這一帶!
周王大軍還沒殺過來,幾路分兵路線清晰的奪城去了,他們更不用顧忌太多。
匡城,春秋戰國時曾置縣,後廢除。
此地位於酸棗以東百裡,因人口眾多,又有城池舊址,所以還是聚成了一個小城。
而在匡城周圍,分布著不少塢堡。
其中最大的,當屬陳留李氏。
據說陳留李氏最早來自於乘氏李氏,也就是李典李整那個,全大漢排的上號的豪武強宗。
此刻,一個約有五十人的隊伍做客於此。
“如此說來,花老先生是從河南尹境內一路逃到這的?”李氏主李源問道。
“不敢當!”
回答他的,是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
老者麵色狼狽,發絲淩亂,一看就受了風餐露宿之苦,此刻他一臉憤恨的開始訴說。
“我家本在原武,還未曾修有塢堡,隻不過據山頭耕種而住罷了。”
“村裡皆是同宗,加上老小也不過七百餘口,也入了那姓周的眼中。”
“說是要抄沒家財田產,將我們一個村打碎成數個,遷一部分去荊州南陽。”
“這等事,我們如何能接受?所以一路東逃,到了宗主地界。”
說到這,他歎了一口氣,拱手彎腰:“走到這走不動了,鄉裡也病倒了不少人,路上糧食被其他人搶了,隻能厚著臉皮來求李宗主收留。”
“嗬!”
李源冷笑,道:“外麵都叫這姓周的周扒皮,我看著實是喊的輕了。這哪是扒皮?分明是抽筋飲血,貪婪無度!”
“本宗本姓,一家之人,他憑什麼強拆?”
“錢糧地產,皆是我等祖輩辛苦積攢下來,自家家業,與他何乾?他憑什麼沒收?”
“這哪是什麼朝廷王師,分明是賊寇行徑,做的比黃巾賊還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