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也都有案例。
而國內的互聯網企業發展又幾乎是學著國外的步子,讓不斷適應本土化的過程中殺出重圍。
意思就是可以學,但不能照搬。
起步早企業不一定有優勢,一樣容易死,然後給後來者提供經驗教訓。
其實講來講去,還是從投資思維角度上出發。
最後還是那個道理。
人是要有點真本事的。
何朋不藏鋒芒,是要讓彆人在最短的時間內看見他的真本事。
而許安若今晚這麼一說,算是把這位三十出頭素來驕傲的師兄給深深折服了,看許安若的眼神徹底變了。
他才認識許安若兩三天而已。
並不了解,隻覺得年輕,覺得應該和尤雅一樣是個二代,所以才玩投資。
但現在徹底不同了。
也正是因為所處行業內,接觸過太多的創業公司,何朋就越是清楚的認知到。
對於一家公司來說,資金不是最重要的,有能力的創業團隊也不是最重要的,一個真正具備戰略視野和格局的創始人掌舵手才是最重要的!
做一家小公司隻需要一個好的點子。
做一家中等的公司大概需要幾個能力出眾的夥伴。
但要做大,做到偉大,那就看創始人有沒有那個真本事從紅海之中廝殺出來笑到最後了。
末了,尤雅抱著胳膊,微眯著眼睛看著許安若,輕歎了一聲:
“許安若,你是怎麼做到這些的?按理說你這個年齡段,你不應該有這樣的認知高度啊?”
“首先,我有深入了解,功課做足。”許安若笑道。
“我們沒有嗎?我們甚至還有一整個研究部呢!”尤雅輕哼。
“其次,那可能就是個人天賦上的差距了吧?”許安若臉不紅心不跳。
但這話還真就得到了兩人的認可。
尤雅點頭。
何朋也在感歎。
大家都是充分努力過的人。
到了這一層麵,再能感受到的差距那基本都是先天上的差距了。
要麼出身背景,要麼就是腦子和臉了。
不過這次就是一場閒談。
亦或者是三個青年人聚在一起的一次頭腦風暴。
就跟這個時代滬上的任何一家咖啡廳裡頭,總是能看見幾個人坐在一起談項目談融資談傳統和未來一樣。
時代在興奮。
風口浪尖上的年輕人在熱血沸騰。
隻是,一個浪頭拍過來,幾人生幾人死,又誰能知道呢?
閒談散去。
何朋臨走時臉上有藏不住的興奮和躁動。
許安若知道他的野心波動了。
尤雅倒是還好,隻是眼睛老喜歡盯著許安若,就很奇怪。
第二天的談判算是有了一些進展。
但進展不大。
主要還是因為許安若的這個所謂的戰略入股到底該怎麼評估,是個大問題。
尤雅這邊說戰略無價,米呀遊說那這還怎麼談啊?
然後就是許安若隨口一提的後續啟動大製作的資金引入保證,那頭當真了,還真要簽對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