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耶,我不想長大賣紅薯,我也想當兵,將來還要進憫忠祠,讓大都督為我敲鐘,”
小男孩沒等到大都督為他敲鐘,卻等來了他爹的一記暴栗,“彆胡說,”
“你我都沒那命,能賣紅薯,那都是大都督給咱帶來的福份呢,”
武懷玉敲完鐘走下憫忠閣,這裡曾經是一座寺院,也還曾是三階教的,武懷玉來後曾把這裡罷廢,如今改為憫忠祠。
現在祠還沒建好,但卻擺放著三千多具將士們的遺體,
走在這些陣亡士兵的遺體中間,讓人心情沉重,打仗的時候,無法卻顧及個體生命,但此刻卻能真正感受到戰爭的傷害。
這個冬天,幽州不會再受突厥襲擾,這個新年,大家也會過的安穩,“去吧,魂歸故鄉,回到生你養你的地方,回到你父母身邊去吧,”
走出憫忠祠,武懷玉回到牙城大都督府。
幽州都督府升格,不僅武懷玉直升大都督,都督府裡所有官吏,這次基本上也算是沾光,全都跟著升官了,雖然大多數人本階暫時未變,但起碼職事可是直接就升了。
這樣的機會,可遇不可求。
幽州都督府的升格,安東都護府的新設,都親添了大量官位,皇帝已經告訴武懷玉,朝廷會安排一半,剩下一半武懷玉這邊自己安排。
既可從下麵府州升選,也可以他直接征辟。
武懷玉現在天天簽發任命狀,不僅征發了許多河北士人,也把自己的不少幕賓也直接安排到了兩府。
知根知底,倒也是舉賢任能。
戰後的幽州充斥著一股積極氣氛還帶著些亢奮,間雜了一些悲痛,十分的忙碌。
新年將至,戰後要做的事更多了,各種善後、撫恤、安撫,“兵部侍郎崔敦禮已經從長安出發,正趕來幽州,人還在路上,但已經發文經驛站快馬送來,要求我們準備好野狐嶺一戰的戰功核查,要求首級、屍體都要核對,敵我兩方的都要·······”
武懷玉擺手打斷了段慎的話,“這是該有的程序,該配合就配合,”
“這不是不相信我們嗎,再說了,咱們都督府也是核查了幾遍了,現在那首級、屍體都拋棄在野狐嶺的荒溝,這麼多天了,雖說天寒地凍一時不會腐爛,可這烏鴉老鷹、野狼野狐,甚至老虎老鼠的啃噬,哪還能清點的了?他們肯認真清點,也肯定對不上了。”
“對不對的上彆管,咱們配合核查就是,結果如何那是他們的事,”武懷玉很淡定,野狐嶺這仗的戰果很驚人,但可沒有半點虛報冒功,是完全不怕查的。
就算到時這首級屍體查的對不上數,那也不用擔心。
“等他們人來說全力配合就是,”
“現在他們還沒到,你們先把另一件要事給辦了,陣亡將士們的身份、籍貫、軍功等全弄清楚,一一建檔,要儘快派人把他們遺體送回他們家,交給他們的家人,都督府這邊,先把他們的功賞、撫恤墊發,另外每個還要給燒埋的喪葬費,送到家後,他們家中的情況也要如實查清登記回報,到時有孤寡老弱的,咱們也還得管,”
雖然這些,其實朝廷自有一套製度章程,但朝廷有朝廷的流程,需要時間,武懷玉還是想把事情辦的快一點,家人戰死的悲傷需要時間撫平,但家庭生活卻更需要錢糧支撐,尤其是在這個悲傷的時候,哪怕許多士兵家裡條件還行,但他們也仍是家中頂梁柱,他們的倒下,必然也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是困難。
“傷殘的弟兄們,也要趕緊把撫恤發下去,傷殘退伍的,我們要想辦法幫助,”
武懷玉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關注這些傷殘陣亡的士兵,或許是站的位置更高了吧。
“還有,幽州憫忠寺要儘快建好,野狐嶺獾兒嘴,在戰場建一座英烈祠,再修座碑吧。”
段慎一一記下,
“活下來的兄弟們也不要忘記,該解散休整的要安排,戰功的勳簿朝廷還要核實,獎賞一時半會下不來,但我們自己的繳獲,可以按例先分發給弟兄們,另外可以提前預發一筆賞錢,等正式賞賜下來,再扣便是,馬上過年了,也讓兄弟們過個溫馨的肥年吧。”
“上次咱們發賣那一萬多突厥俘虜,還有那些繳獲的牲畜,除了戰馬留為軍用,其餘的牲畜不也都賣了嗎,這些賣得的錢,十萬貫送長安給聖人和朝廷,再留十萬貫給幽州都督府和安東都護府,剩下大約還有多少?”
“除掉已經用掉的,再扣掉這二十萬,大約還能有三十萬貫左右,”
“還有這麼多嗎?”武懷玉想了想,“這次咱們幽州出動兵馬三萬餘,那就把剩下的這三十來萬貫,全都分發給將士們吧,活著的、戰死的、傷殘的,都有一份,簡單點,也不要分什麼邊軍、府兵、行營兵、城傍、子弟、團結這些了,也不管官職大小,先一人發十貫,剩下的,再按官職高低、不同軍等情況發,
全部發掉。”
段慎有些驚訝,這可是一大筆錢。
“剩下三十萬貫左右,全都發掉?”
“發掉,”
“不請示朝廷?萬一追責?”
“這是我們幽州將士們戰場俘虜繳獲所得,本就應當屬於將士們,現在我們還拿出了一半來軍用和上繳長安和留府用,隻發了一半,這難道也還有錯?”
“那為何不直接按官職品級等來發?”
“你就彆說那麼多了,去辦便是了。”
一人先發十貫錢,這對每個參與這次戰鬥的士兵們來說,都算是一筆不小的福利獎賞了,正式的賞賜可不包括這個。
段慎笑著記下懷玉的安排,卻沒急著離去。
“朝廷新設安東都護府,升幽州為大都督府,命武公擔任幽州大都督兼安東都護,還兼恒安道行軍總管,這是沒打算讓武公馬上回朝了?”
“北伐還沒開始,我現在回去做什麼?”懷玉也很清楚自己不會馬上回去的,其實呆幽州也還不錯,除了想念長安的妻兒外,其它的倒挺好。
“明年北伐,武公能否成為元帥?”
“總領諸道北伐軍的是我老師永康公,這是早定下的。”
“其實大家都覺得,經過此次野狐嶺之戰,明年北伐,武公更適合提任滅突大帥,”
武懷玉瞧了段慎一眼,“朝廷自有部署,我們幽州上下,這次大捷,得到的好處已經夠多了,就不要再貪了,”他提醒段慎,不要搞什麼小動作,尤其是長安兵部侍郎崔敦禮他們來了以後。
“不要讓朝廷覺得我們幽州居高自傲,成了山頭。”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