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公,如果按此計功,中陣上獲,當賞二等。”
中陣上獲,集體功是二等,然後還要計劃各人軍功,再分五等,最高自然是跳蕩功,然後是先鋒第一功和先鋒第二功,再是四等和五等功。
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功,
哪怕是五等功,也得有足夠標準的功績才能評定,至於跳蕩功就更不用說,那得是斬將奪旗、跳蕩先登、摧鋒陷陣才行,而且一萬人隻能評十人。
而這次呂宋軍才出動千餘人,那最多隻能評一個跳蕩功,如果沒有人表現足夠的功績,甚至這跳蕩功還隻能空缺。
中陣上獲,第一功可賜勳四轉,其跳蕩功則加一轉勳,先鋒第二功則勳三轉,四等功是勳二轉,五等功是勳一轉。
至於五等功以下,就達不到授勳標準,
但所有參戰士兵,仍可享有中陣上獲這二等賞,其賞格並不低,絹三匹,糧四石。
幕僚覺得這個賞賜可能高了,
或者說是這次呂宋軍贏的太輕鬆,如果定了中陣上獲,那就是二等賞,所有參戰者都能獲得三匹絹和四石糧的賞賜,
這還沒算他們個人軍功賞賜,比如斬首數量夠多,還能直接晉階,斬首數不夠晉階,首級也可換賞賜。
一個土人戰士首級三匹絹,奴隸一人都有一匹絹。
這次呂宋軍斬首數才三百多,但俘虜了三萬多啊,哪怕其中大部份是奴隸、部曲、平民這些,戰士數量不多,但勝在數量大。
武懷玉聽出他們舍不得這大筆賞錢,想要打折。
可他搖頭。
“戰功標準,那都是沿用朝廷製度,俘斬賞格,更是開戰前就宣布了的,這不能再更改,否則會讓將士們不滿。”
“武公,要是真要兌現賞賜,很大一筆錢糧。”
“怕什麼,每人一個二等賞,呂宋軍出戰千多人,加起來也才三千多匹絹和四千多石糧而已。”
“武公,還有首級軍功俘虜等賞賜。”
“一個土人生俘才三匹絹,首級才兩匹絹,其餘平民奴隸更不值錢,”
武懷玉笑著跟他們算了下賬,哪怕現在呂宋是向武家借錢開發經營,但這次打仗也絕不會虧本。
“我們拿下了三百多個村子,加起來多少田地?一個村子千八百畝總有吧,就算三百畝,那加起來也得有十萬畝了,這麼多地拿些出來發賣,也能立馬得到一筆錢帛了。”
“武公,現在呂宋的地不值錢。”
“再不值錢,這也是筆資產。何況,我們又不是僅得到這些田地,還有幾萬俘虜,其中青壯發賣為奴,也是能夠立馬變現一筆錢的。”
呂宋軍俘虜一個戰士,武家賞賜三匹絹而已,但這個俘虜賣為奴隸,就算在呂宋,那也起碼能賣幾十匹絹。俘虜的奴隸,才值一百五十賞錢,但青壯丁奴能賣五六千錢,女丁奴也能賣四五千,至於老少的,也能賣個兩三千的。
有個幕僚提出這些俘虜已經都有了安排,青壯要送去礦山挖礦,老弱送去農場,
懷玉打斷他,這樣的安排是沒錯,但就算是送去官營礦場挖礦,這個奴隸的錢礦山還是得付的,
一碼歸一碼。
幕僚們都有些愣住,這還要給錢?
武懷玉認為得給錢,這就好比官營礦山,開采礦石後,也要先納課,其經營所得利潤,雖然也要由呂宋統籌,但內部也得自負盈虧的,其器械、人力等成本,也得明明白白,不能搞成糊塗賬,
甚至於官營,也照樣有業績激勵,乾的好賺的多,所有人員會有業績獎勵分紅,乾的不好也會有罰。
武懷玉提筆,
攤開紙,在上麵親自寫下此次摩逸島之戰的軍功評定,
中陣上獲,集體二等賞,每人三匹絹、四石米。個人斬首、俘虜等表現、戰績另評敘個人軍功,跳蕩功賜授五轉,先鋒第一功賜勳四轉,先鋒第二功賜勳三轉,
四等功賜勳二轉,五等功賜勳一轉。
生俘一個敵戰士,賞絹三匹,首級則是絹二匹。輔兵、奴隸,賞賜另有標準。
第二階段中,土人村子投降的那些,賞賜就更低些,不能按俘虜標準算。
具體的都有詳細標準,
總的來說,這次出征,呂宋軍沒啥傷亡,甚至速戰速決也沒吃什麼苦累,但賞賜收獲卻絕不少。
哪怕定的是中陣上獲,所有人起碼也有三匹絹和四石米的保底賞賜,各個斬首、俘虜的還另有一筆,
不少人甚至就能晉階,不夠晉階標準的,也能換到不少賞賜。
幕僚們接過武懷玉簽名用印的那張賞賜令,還是很驚歎於武公的豪爽,
那些當兵的這次真是撿錢撿功勞一樣啊。
這一仗下來,真是升官發財還得勳,
能獲得五轉軍功的人數量不會少,雖然跳蕩功隻能評一個,先鋒一功評兩個,先鋒第二功能評四個,但其餘的四等、五等,卻沒那麼嚴格限定數量,隻要表現達標的,尤其是斬首和俘獲上達標的,都能授勳。
五等起碼也能授一轉勳啊。
而獲勳後,可還是會有勳田賞賜的。
幕僚們都是文人書生,
此時他們都不由的升起一股念頭,棄筆投戎,也加入呂宋軍,反正書生們也並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相反他們這些書生大多還是出身於士族地主之家,多數能騎會射,擊劍舞刀也不差。
這要是再打幾次如此這般的仗,那真是撿功勞啊。
武懷玉放下筆,
對麵前的這群神色複雜的幕僚們道,“這次你們跟隨我出來,也是親臨戰場,伱們也一樣算是出征人員,
雖是文職,但同樣有功當賞。”
武懷玉又鋪開一張紙,提筆寫下一張賞賜令。
所有隨征文職,也都獲得中陣上獲的二等賞,每人也有三匹絹四石米,且這次功勞還將記入他們的檔案,列入考評加分。
幾匹絹幾石米,倒是不多,但能在檔案上添一筆,能讓考核成績更好。
甚至以後轉做朝廷之官,這個軍功記錄都還能帶著。
“你們這次也都非常辛苦了,”
“我和三郎,各贈送你們每人十匹絹。”
幕僚們驚訝,然後是打心底裡的高興,武公一如繼往的豪爽大氣啊,跟著這位還真不錯。
前後賞賜相加,一人可就有二十三匹絹外加四石米,不過是出來溜了一圈,跟看風光一樣,就得了這麼筆豐厚賞賜,舒服。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