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川縣,磨盤屯。
“嬸兒,弟妹,你們在做啥呢,這麼香。”
午飯後。
周連英端著針線籃子上霍家新宅找葉頌一起做針線活兒,走進院子,一股香噴噴的味道撲鼻而來。
“嫂子來了。”
葉頌正在炒最後一鍋薯片兒,聽到門口傳來腳步聲,抬頭就見周連英端著針線籃子站在廚房門口。
周連英見霍家飯桌上擱著一隻簸箕,簸箕裡晾著出鍋不久的紅薯糖,頓時有些不好意思。
“在做紅薯糖啊。”
“哎喲,我來得有些不是時候。”
“嫂子,咱們都這麼熟了,你怎麼還跟我說這些客套話。”
葉頌走去將周連英拉到廚房裡,接著從簸箕裡抓起一把紅薯糖塞給周連英。
“嫂子,你嘗嘗甜不甜,脆不脆。”
周連英將一顆紅薯糖擱進嘴裡,輕輕一咬,嘎嘣脆。
“好吃,又香又脆,就是跟上次你跟景川結婚時發的紅薯糖味道有些不太相同。”
周連英轉過身,目光無意間落在了大鐵鍋裡。
“嬸兒,弟妹,你們婆媳倆咋把河沙丟鍋裡炒了,這沙子裡一片一片的東西是土豆吧。”
見大鐵鍋裡炒著半鍋河沙,河沙裡還有不少土豆片兒,周連英心疼得直皺眉。
“這還能吃麼?”
“當然能吃。”
害怕糊鍋,葉頌一邊拿起鍋鏟繼續翻炒,一邊微笑著回應周連英。
“那簸箕裡的紅薯糖就是這麼炒出來的。”
跟霍景川結婚時,葉頌做的紅薯喜糖是用油炸的,這次是用沙炒的,所以味道有些不太相同。
這次帶著電視機去附近五個村子放電視,得了五十多斤紅薯,四十多斤土豆,紅薯土豆不像大米苞米能夠久放,葉頌就號召李招娣夫婦倆將紅薯土豆去皮,上鍋蒸七八分熟後,紅薯切條,土豆切片,晾曬成乾後跟洗淨的河沙一起入鍋翻炒。
滾燙的河沙可以讓薯條跟土豆片兒變得蓬鬆酥脆,比油炸的更加香脆,而且節約製作成本。
等薯條跟土豆片兒變得焦香酥脆之後,再另起一口鍋炒糖漿,給焦香酥脆的薯條薯片兒裹上一層糖漿就成了糖果。
葉頌打算做兩種口味的,一種裹上糖漿,另一種撒上椒鹽。
“這是椒鹽味的,嫂子,你嘗嘗。”
最後一鍋土豆片兒起鍋之後,葉頌給趁熱撒上椒鹽拌均勻,接著很大方地抓起一把遞給周連英。
周連英接過薯片,拿起一塊塞進嘴裡,瞬間露出一臉享受的表情。
“真好吃,這椒鹽味的薯片比那甜味的更好吃。”
葉頌第一次做椒鹽味的,心裡沒啥把握,聽周連英這麼說,心裡可算踏實了。
甜味的孩子喜歡。
椒鹽味的大人喜歡。
明兒個帶去黑市,應該能賣掉。
“弟妹,你這做零嘴兒的手藝真是太好了,我能不能借用你這手藝,回去給我家那漢子還有孩子們做點嘗嘗。”
“當然可以。”
葉頌對著周連英微微一笑,答應得十分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