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以宋穀雪的視角來看,她這個推理並沒有什麼邏輯漏洞。
顏常清站在她的角度上設想了一下,還真有那麼一回事。
首先顏常清扮演的【柴誌明】,他並不是一個真正上進的探員,他偶爾會曠工,屬於無組織無紀律型的。
在調查局又從不講人情世故,與同事之間的人緣也不好,在調查局的名聲相當差。
如果不是他的破案率是局裡最高的,他這樣的態度早就被掃地出門了。
當然也有現任局長特彆容忍他的原因,但也隻是容忍的程度罷了。
本身【柴誌明】的工作態度就有問題,那麼曠工的問題在他們看來與【柴誌明】的性格有關,並沒有多做聯想。
隻是現在卻不一樣了,宋穀雪發現自己的前輩並非真正的【柴誌明】,而很可能是淩安村的扮演的。
在顏常清的描述下,他的曠工還有失憶都與【怪病】有關,宋穀雪自然而然會去尋找合理的答案。
那麼把【怪病】與【人格分裂】聯想在一起也說的通了。
她的假設真的很有意思,主人格是凶手,副人格是探員,目前大多時間以副人格行動為主,遇到淩安村相關的人,主人格就會出現殺死對方。
因為探員人格並不知道凶手人格的事情,所以探員人格的他才會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與宋穀雪一起查案。
這對於宋穀雪來說也是比較能接受的事情,兩人也算是師徒關係,彆看宋穀雪一直跟他鬥嘴,但實際上還是很尊敬他的。
這點顏常清雖然沒有太多有關【柴誌明】的記憶,但也能從宋穀雪的眼神中看出苗頭。
那並不是崇拜,也不是憧憬,而是一股火苗。
就如在黑暗無際的海洋上飄蕩的小船,終於看到了燈塔上的火光,那是充滿朝氣與希望的眼神。
宋穀雪比任何人都不希望【柴誌明】是罪犯,這是顏常清能從她眼裡讀懂的感情。
事實上在她的假設中,很多情況都能對應的上,比如【柴誌明】的失憶,比如【柴誌明】的犯罪動機,又比如【柴誌明】的沒有不在場證明。
目前的種種證據都在表明【柴誌明】可能就是這起連環殺人案的真凶,宋穀雪也在尋求合理的解釋。
顏常清很清楚,宋穀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來為前輩的罪行找補,她不太能接受她所認識的前輩會做出這種事情。
然而——
“我沒有另一個人格。”
顏常清很快否認了宋穀雪的觀點,如果他隻看到了宋穀雪視角的東西,或許他也會這麼想。
但他作為遊夢者,了解的事情要比宋穀雪的更多。
他其實不能否定自己扮演的【柴誌明】是否有雙重人格,畢竟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失憶時發生過的事情。
但唯有一點能確認的是,犯人想殺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