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展望著不久後的將來,說的滔滔不絕,眉飛色舞。
對麵的林永誌和鄭慧蘭早已是目瞪口呆。
啥修樓房?城裡買房?退休?
這些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
可兒子林楓這會兒卻一件件地提了出來,而且看那架勢還不像是在瞎說,應該是他早就有了這個計劃了。
林永誌和鄭慧蘭的心裡不激動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自林楓從看守所出來,給他們帶來的震驚和驚喜都太多了。
而此時此刻,更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點。
這天晚上,對於林永誌和鄭慧蘭來說,注定是個不眠夜。
恍恍惚惚中,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咋回的屋,也不知道後來林楓又跟他們說了啥。
他們隻知道,心裡突然對兒子林楓多出了一份依賴感。
還有就是,對林楓描述的未來,有了一絲微小卻真切的期盼。
接著幾天時間,林楓每天都騎著他的愛車奔波於文縣縣城和水溪村之間。
在鄧局長的大力支持下,糧食局那棟小樓的租賃事宜很快就搞定了。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林楓就能停下來喘口氣了。
接下來他還要去辦理一大堆開飯店需要的證件。
什麼工商局啊、消防局、稅務局啊等等等等,通通都得去跑。
在這個80年代初期,這些單位的辦事效率不是一般的低。
除了因為市場經濟剛萌發不久,各單位的人員可能還沒有適應這個節奏之外。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個年代的個體戶其實就是最底層的存在,不管哪個單位,是人是鬼都能拿捏你兩下。
尤其是下麵的一些小鬼,要是不刁難刁難人,咋能體現他們身為機關單位工作人員的優越性呢?
好在林楓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在這之前,他就找到鄧局長提前疏通了一下關係,才不至於讓整個過程過於艱難。
但是即便如此,待林楓將所有的證件跑下來後,也用了足足十天的時間。
這期間林楓也不忘忙著置辦飯店所需的那些硬件設施,比如桌椅板凳啥的。
在這個年代,這些東西的成品很少,就算有一般也是在發達的大城市才有的賣。
像文縣這種內陸小縣城,根本買不到,一般情況下都是請木匠定做。
水溪村裡一共有著三個木匠,手藝都還不錯。
考慮到時間的緊迫,林楓乾脆讓父親林永誌出麵,將這三人全部請到了家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