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許久,錢謙益拱手問道“敢問溫大人,何為地方從政經驗?”
溫體仁心裡也是惱火,皇帝旨意不清晰,他方從哲也不主動問一下,隻顧著他自己已經是首輔了,不考慮他這些等著入閣的官員。
麵對錢謙益的問題,溫體仁儘量強裝溫和地回道“元輔沒有詳說,諸位不妨主動去請教下元輔,或者上疏給陛下!”
眾人見此,心裡暗罵了一句溫體仁與方從哲不當人子,然後紛紛告辭離開。
很快,這條消息,傳遍了整個翰林院與詹事府。
但一個個都選擇了敢怒不敢言,新君說內閣還是會繼續從翰林中挑選,隻是多了條大學士要有地方從政經驗。
肉,終究還是爛在他們這口鍋裡。
而這,也是他們內心雖然十分憤怒,但卻沒有做出過激反應的根本原因。
於是乎,紛紛約上平時交好的同窗與師友,開始商議今後的打算。
翰林中,除了錢謙益比較著急外,還有熬了多年資曆的何如寵、周道登、朱延禧、劉宗周等清流。
他們之前想著靠經筵與修實錄的機會,能得新君青睞,從而最終選入內閣。
但新政策一出,給他們入閣又增加了一道難關。
至於黃士俊、施鳳來、張瑞圖、錢龍錫、成基命、韓敬、錢謙益這些為官十年左右的翰林,正處於邁入新台階的關鍵階段。
他們需要認真權衡是繼續留在翰林院熬資曆,還是出京主政一方,從而累積地方從政經驗。
而像周延儒、張鳳翼、劉鴻訓、錢士升、賀逢甲這些不足十年的翰林,則在猶豫是繼續待在翰林院,還是外出就任一方知府或者布政司參議等地方中層官職。
而去年也就是萬曆四十七年新進入翰林院的翰林,則完全無此憂慮,先熬完第一個三年後,再來考慮是否外出就任也完全來得及。
接下來幾天,官職調動的聖旨分彆送達河南洛陽、河南永城、河南開封、南京太仆寺、遼東廣寧、遼東遼陽、四川石柱、四川酉陽、四川成都等地。
至於在大同陽和的宣大總督崔景榮、遼東廣寧的遼東巡撫袁應泰與右參議王化貞、河南開封府的河南巡撫張我續等人,則等著接替他們官位的官員到來。
遼東遼陽經略府,熊廷弼先是接到了皇太孫派人送來讓他穩守遼東的私信。
沒幾天,從京城來了行人司傳旨的官員。
他不但成了遼東兼登萊、天津總督,而且隨聖旨一同到來的還有一柄尚方寶劍,對四品以下官員擁有了先斬後奏的特權。
隨同熊廷弼一同接旨的除了經略府的下屬文官,還有在遼陽的主要武將,比如新任遼東總兵李光榮。
至於之前的遼東總兵李如禎,已被熊廷弼以十不堪之罪彈劾下獄。
而再之前的遼東總兵李如柏,薩爾滸之戰時,逡巡不前,自知難逃被科道言官彈劾的下場,乾脆一路逃回了京城。
此刻的他,還在京城到處砸銀子走關係,想逃脫最終的懲罰。
熊廷弼的主要下屬與幕僚,以及親近熊廷弼的主要武將,接完聖旨後,懸著的心終於能放了下來。
之前一直擔憂先帝登基後,在東林黨的誤導下,會清算與東林黨有仇的熊經略。
沒想到先帝登基一個月,就突然駕崩了。
還好新君不受東林黨蠱惑,更加信任與重用熊經略,並且還派了新巡撫來代替與熊經略處處作對的巡撫袁應泰,以及右參議王化貞。
“下官恭喜部堂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