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爺,這三種紙分彆叫連七張、開化紙與高頭紙,尺寸都是長四尺、寬兩尺,一刀紙的價格分彆是四十文、四十文與十九文!”負責采購的宦官跪下介紹道。
“好,知道了,平身吧!”
朱由校淡淡地說道,然後接著問道“朕看你們印刷,皆是采用整塊木板雕刻,為何不用活字印刷?”
“回皇爺,活字印刷雖能重複使用,但印刷出來的字跡不甚清晰,而用整塊木板雕刻印刷,字跡會非常好!”劉時敏躬身回道。
“將這兩種印刷方式,當著朕的麵驗證下效果!”
彆人說是一回事,自己見過又是一回事。
不是朱由校不信任劉時敏,而是想看看現在活字印刷的效果後,再想想有沒有改進的辦法!
“是,皇爺!”
劉時敏回完,趕緊讓人去安排。
不一會兒,幾個小宦官當著朱由校的麵,開始印刷兩種不同的印刷方法。
等乾得差不多後,朱由校分彆拿起仔細查看,發現雕版印刷的字跡,的確要比活字印刷的清晰。
朱由校再仔細看了下活字,用的是鉛字,跟記憶中的一樣,說明活字沒問題。
再認真看了下字跡,發現活字印刷字跡模糊最大的問題是留有暈漬,應該是墨的問題。
朱由校記得讀小學幫老師印刷試卷的時候,用的是油墨。
於是,讓人拿來墨水,仔細看了一番後,發現的確與後世的油墨有明顯區彆。
朱由校腦海中開始思索油墨的製作工藝,記得是亞麻油煮沸後加上桐油,然後再與普通墨水攪拌。
但這種方法得到的油墨,需要放置三個月以上。
有點慢了,先將就用雕版印刷吧,反正大明現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想明白這點後,朱由校寫下油墨製作方法,讓經廠的人試著調試出最佳的油墨,並許下了重賞。
之後,帶著劉時敏三人返回了南台。
回到南台書房,朱由校拿出之前設定好尺寸的大明時報手寫樣稿,對著三人說道“朕從昨天國子監監生鬨事中感悟到,這些飽讀詩書的監生都能這麼容易被有心人蠱惑,而那些沒有讀過書不認識字的人呢?豈不是更容易被人蠱惑?”
三人聽朱由校說這些大逆不道的話,他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接話,隻好一個個低著頭不說話,等著朱由校的下文。
果然,隻聽朱由校繼續說道“雖然朕不知道外麵具體是怎樣的,但朕知道,大明皇帝與朝廷很多對百姓有益的想法與政策,都因為消息不能及時有效傳達,從而被不少有心人歪解誤導,最終導致善政變成了惡政。
所以,朕想著有沒有一種能及時有效傳達朝廷信息給普通百姓的途徑,而不是隻有傳達至官僚士紳的邸報!”
三人明白了朱由校的大致想法後,皆紛紛配合著附和道“皇爺聖明!”
看著三人俯首帖耳的樣子,朱由校繼續說道“朕思之再三,覺得可以借鑒邸報的形式,再辦一張針對所有人群的時報。直屬司禮監,褚憲章負責時報內容編輯、審核與印刷,東廠負責時報的宣發”
接下來,朱由校約花了半個小時講解了《大明時報》的內容版式、組織架構、宣發方式、盈利模式等。
之後再花了半個小時,與三人一起進一步完善具體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