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他們頭顱一同過來的,還有東廠派來遼陽設立駐點人員帶來的第一期《大明時報》。
與此同時,東廠也給熊廷弼帶來了謹防遼東將領及蒙古人叛亂的私信,並且重複強調必須注意建奴與這些叛亂之人的裡應外合。
為了應對遼東即將到來的遼沈潰敗,除了之前的尚方寶劍,朱由校還授予了熊廷弼針對叛亂人員,以及對建奴作戰指揮時有臨時便宜行事的權利。
遼陽大多數將士與居民在知道曾經蠻橫一方的李成梁家族終於倒下後,無不拍手稱快。
而那些李成梁曾經的乾兒子與家丁們,則內心無不震驚與後怕,尤其是私下裡與努爾哈赤有過勾連之人,如孫得功、朱萬良、祖大壽等人。
很快李如禎與李如柏的屍首及《大明時報》來到了第二站沈陽。
負責守衛沈陽的賀世賢與尤世功等人,對著李如禎與李如柏兩人屍首,無不痛罵其為敗類渣滓,死有餘辜。
之後,兵部的人繼續帶著屍首與《大明時報》來到了海州與蓋州。
再之後,原路返回廣寧,將屍首與《大明時報》繼續傳檄至此。
再再之後,一路向西,經過錦州、寧遠、山海關、桃林口、三屯營、遵化、密雲、昌平、宣府、大同、寧武關等地,沿著九邊,從東到西,一路到達最西邊的嘉峪關。
因李成梁在整個萬曆朝的影響力十分巨大,李如柏與李如禎的屍首傳檄每到一處,皆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至於《大明時報》裡麵刊載的被判決的文官,一個個嘴上無不痛恨地大罵敗類,同時口中大喊陛下聖明。
因為朱由校將抄家歸戶部所得的所有財物,給了一個準確的獲銀總數,並說明了抄家所得將優先給九邊發餉。
這對於經常被欠餉的邊軍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後世有人說,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朱由校雖然不完全相信,但還是相信有充足錢糧的邊軍,起碼不會再賣掉手上的武器來換取度日的糧食。
要不是餓得快死了,誰會賣掉拿來保命的武器。
隨著邸報與《大明時報》傳遍大明各布政司與主要府城後,一潭死水的大明社會,猶如被丟進了一塊石頭一般,激起了陣陣漣漪。
尤其是當其傳到東南之後,在眾多的士紳群體中,無不興起了驚濤駭浪。
其中尤以東林書院、南京國子監與各大青樓彆苑中的激烈討伐聲,最為激烈。
而其中口誅筆伐韓爌的呼聲尤為激烈,其次是奸佞方從哲與鷹犬廠衛。
而因《大明時報》連載了吳承恩的《西遊記》,司禮監將用八百七十兩銀子的稿費,去淮安府山陽縣建立牌坊並寫入府誌的消息。
對在科考上鬱鬱不得誌、熱衷於文學創作的部分文人來說,絕對是給他們打了一大針雞血。
而身為吳承恩家鄉的淮安府山陽縣的大部分人來說,這無不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件。
所以,淮安府反而沒有出現對抗朝廷的事情發生,就算有,也很快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對而偃旗息鼓。
喜歡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