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實際情況中,指揮使手下未必就有足額的五千多人,像衛指揮使蔡北振,潘濟,他們之前手下就遠沒有五千的兵馬。
眼下,雙方各有五百多人,就是各算作一個千戶來統帥指揮的。
人雖說不多,但兵種齊全,步卒,弓手,盾牌,長槍,等一應俱全。
雙方的千戶在隊伍中發號施令,百戶,總旗,小旗們一層層的接受軍令,如臂使指一般,全軍動了起來。
很快,兩軍進入了射擊範圍內。
討逆軍擺出的方陣,千戶指揮著軍旗,下一秒,早就蓄勢待發的弓手放出弓箭。
他們用的箭羽,是特意修改過的,箭簇被磨平了,不會流血受傷,但被射中了,也會疼痛一陣的。
瞬間,箭雨向烈武軍撲麵而來,烈武軍的盾手們,立刻斜斜的舉起盾牌,抵擋傾瀉的箭矢。
而同時,烈武軍的陣型也在迅速的變化,形成了利於進攻的鋒矢陣。
箭雨一歇,他們就加快了進攻的步伐,如同一隻利箭,紮向了討逆軍。
烈武軍快速逼近,很快,先鋒就與討逆衛撞上。
而討逆衛也在此時陣形為之一變,將士們從兩側包抄出去,從方陣化做了圓陣,躲開了烈武軍的迎頭痛擊,反而從兩側夾擊烈武軍。
短短的瞬息間,陣型高效率的轉變,這說明,李辰離開的日子裡,全軍的訓練絲毫沒有鬆懈。
而此時,麵對討逆衛的包抄夾擊,烈武軍的侯軍快速湧上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攻防反複的交換,雙方都在尋找對方的弱點。
忽然,烈武軍中一名小旗發現有機可乘,他毫不猶豫,領著手下的士兵們猛然攻打對方兵力的薄弱處。
片刻間,討逆軍的圓陣就被撕了一道口子,然後是更多的烈武軍士兵不斷地殺來,將這道口子撕扯的更大。
“魂淡!”
討逆軍的千戶罵了一聲,現在這種情況,明顯是訓練不夠熟練導致的!
圓陣也好,鋒矢陣也罷,都是軍中常用的陣形之一。
烈武軍的鋒矢陣,主打的是進攻,而圓陣,則打的是防守反擊。
攻防兩者,並沒有絕對的強弱之分,比的就是誰的陣形先出現漏洞。
圓陣隻要守住對方的幾波進攻,以逸待勞,之後乘著對方力量的衰竭,加以反擊,就能獲勝。
可現在,陣形已經被打破,討逆軍的千戶沒有辦法,隻能下令散開了隊伍,以小旗為基本的作戰單位,暫時的退後,以牽扯烈武軍的整齊陣型。
烈武軍得勢不饒人,立刻派出步卒快速穿插,好徹底地打亂討逆軍的陣勢,烈武軍陣型整體的推進,並沒有亂。
…
“大局已定,烈武軍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