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這樣,那自己就算能來到京城下,但也有心無力,隻是跟壽王做了嫁衣裳。
當涼王攻克洛陽的消息傳入李辰耳朵時,徐去病率領控鶴軍、銳膺軍和陷陣軍三軍,也正式開始進攻襄陽。
襄陽有兩萬守軍,再加上從周邊給地抽調的人馬,兵力足足有九萬之多。但真正的核心戰力,也就三四萬人。
徐去病也擁兵九萬,還都是精銳的部隊,再輔以精良的兵器鎧甲,各種的器械。不過,想要短短二十天就攻下襄陽,難度仍然不小。
這可不是李辰小瞧了徐去病,更不是小看麾下兵馬的精銳程度,而是襄陽城確實是自古少有的堅城,素來有鐵打的襄陽之稱。
襄陽城三麵環繞漢水,一麵環山,想從陸地進攻,要麼從西邊的漢中等地兵至萬山。要麼從江陵經過峴山,徐去病采用的第二條路線。
襄陽的西麵儘是大山,山路狹小有利防守,城的西南角距離羊牯山僅僅四百多米,也在強力弩箭的射程內,城頭的守兵可以切斷陸路間的聯係。眾多的山頭又造成了城外極少平整空地的局麵。
光是整軍行動都不方便,更不要說其他。
而水路作戰也行不通,,襄陽南和西麵,都是曆年堆積的泥沙,極難過河,而河對岸的渡口就位於城牆下,這叫人怎麼渡過漢水來進攻?
所以在前世,哪怕不可一世的蒙古攻打襄陽,都隻能在西麵多山的地帶修建營寨,先切斷襄陽的陸路上的聯係,讓周邊不能增援襄陽,耗日子地圍堵,最後才好不容易攻下襄陽。
徐去病現在卻僅僅二十天的時間,可以想象其難度。
當然,李辰不是有意刁難徐去病,時勢所逼,而徐去病攻打江陵時,就在思考如何拿下襄陽了,畢竟,攻取江陵的目的之一,也是便於水上封鎖襄陽。
而且,周婉秋也曾經給李辰提供了濟王的舊部,其中一人是襄陽的司馬,就在襄陽城內。
徐去病之前派人接觸過此人,許下了利益好處,拉攏此人到時候裡應外合。
雖說此人隻是軍中的一名司馬,可在關鍵時刻,就能起到超乎尋常的用處。
因此,李辰是綜合了雙方的實力對比,才給徐去病定下期限的,難度當然有,但以徐去病的本領還是有完成的餘地的。
……
春末夏初之際。
徐去病領九萬兵逼近襄陽,先鋒部隊在山間遭到敵人的埋伏,不得不退兵數十裡。
接著,徐去病又嘗試水路進攻,再次失敗。
既然水路行不通,徐去病命大軍再次從陸路進攻,因為地形狹窄不易展開,再次失敗。
六七天內,徐去病軍連敗數次,雖說都是嘗試性的進攻,實際的損失不大,可也是徐去病領兵以來失敗最多的時候了。
襄陽主將叫項世宗,他久聞徐去病的威名,也聽說過壽王大軍的勇猛,現在看到徐去病在自己的手中上屢屢吃癟,也很是驕傲,對麾下部將道:“徐去病也不過如此了。”
項世宗領兵打仗的本領不弱於陳元濟,是吳康伯尋求的良將,一心為國,不可能被策反。但他的缺點就是驕傲,自持有些本領,就容易不把彆人放眼裡。
他親眼看到徐去病接吃了自己三回敗仗,又相信襄陽巨大的守禦優勢,因此放下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