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見狀,微微頷首,表示對劉崧的認可,然後便將這個可憐的老頭棄之不顧。
就在這時,朱元璋的目光突然落在了開濟身上,開濟心中一緊,不敢與朱元璋對視,連忙低下頭,戰戰兢兢地說道:“微臣開濟叩見陛下!”
朱元璋緩緩彎下腰,輕聲問道:“咱不過是出去溜達了幾天,趙瑁和薛祥就如此迫不及待地給太子遞上投名狀,你倒是給咱講講,這到底是為了啥?”
開濟高聲回答道:“陛下洪福齊天,猶如那浩瀚蒼穹一般無邊無際,自然有上天庇佑,任何妖邪都無法近身。”
他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至於趙瑁和薛祥等人,不過是一些上躥下跳、不知天高地厚的跳梁小醜罷了!”
然而,朱元璋一眼就看穿了開濟的心思,他知道開濟是在故意回避關於太子的話題。
於是,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表情,“嗬嗬”一聲冷笑道:“好一個油嘴滑舌的大司寇啊!”
說罷,朱元璋猛地向前一步,將自己的臉幾乎貼到了開濟的腦門上,距離之近,讓開濟甚至能感受到朱元璋呼出的熱氣。
麵對如此威壓,開濟的頭埋得更低了,他根本不敢直視朱元璋的眼睛,更不敢去接話。
朱元璋見狀,稍稍退後一步,繼續追問道:“咱不在京城的這幾日,朝堂上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官員都投靠了太子,這可真是讓朕大開眼界啊!六部尚書裡麵,其他人都已經表明了立場,唯獨缺了你這個奸猾之人!”
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不滿和質問。
聽到皇上的問話,開濟心中一緊,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繼續沉默下去了。於是,他連忙抬起頭,滿臉諂媚地說道:“啟奏陛下,微臣對陛下的敬仰之情,猶如那滔滔江水一般連綿不絕,臣對陛下的忠心,又如那辰星伴月一般永恒不變。”
開濟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接著說道:“微臣要等的人,至始至終都隻有一人,那就是我大明朝的天子,洪武皇帝陛下您啊!”
他的語氣異常堅定,仿佛要將自己的忠誠通過這幾句話傳遞給朱元璋。
朱元璋嘴角泛起一抹冷笑,眼神如刀般犀利,直勾勾地盯著開濟,緩聲道:“如果咱沒有記錯的話,你曾經是察罕帖木兒的掌書文吏吧?”
這句話如同一道驚雷,在開濟耳畔炸響。他的身體猛地一顫,額頭上豆大的汗珠像決堤的洪水一般,順著臉頰滑落。
開濟心中暗暗叫苦不迭,他怎麼也想不到,朱元璋竟然對他的過往如此了如指掌。而這一切,都要歸咎於他與秦王的關係。
因為秦王的嶽父察罕帖木兒是他的舊主,要不是有這層關係在,他又何必如此煞費苦心地去巴結秦王呢?
如今可好,這反倒成了他的把柄,被朱元璋緊緊地握在手中。
還未等開濟從驚愕中回過神來,朱元璋緊接著又拋出了第二個問題:“咱還聽說秦王命錦衣衛掃蕩京城之時,你這個刑部尚書暗地裡可是出了不少力啊。”
這句話猶如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開濟的心上。
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毫無血色,仿佛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氣一般,軟綿綿地癱坐在地上。
開濟的腦海中一片空白,他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朱元璋的問題。
因為事實就是如此,他確實在秦王掃蕩京城的行動中提供了不少幫助。
然而,這可是大罪啊!
朝廷官員私底下勾結藩王,這可是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一旦這個罪名被坐實,那他就算有九顆腦袋也絕對不夠朱元璋砍的。
朱元璋麵沉似水,嘴角泛起一絲冷笑,他的聲音冰冷而威嚴:“嗯?怎麼,這個問題對你來說就如此難以回答嗎?”
他的目光如鷹隼般銳利,緊緊地盯著開濟,似乎要透過他的身體看到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朝堂上一片死寂,眾人都屏息凝神,不敢發出一絲聲響,生怕引起皇帝的注意。
開濟跪在那裡,臉色蒼白如紙,額頭上冷汗涔涔,他感覺自己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壓力籠罩著,讓他幾乎無法呼吸。
朱元璋見狀,心中的怒火愈發升騰,他猛地一跺腳,震得在場所有人的心臟都不禁一顫,“說!朕要你如實回答,這朝堂之上,究竟還有多少人與你一樣,是秦王的朋黨?”
開濟的嘴唇顫抖著,想要開口卻發現喉嚨像是被什麼東西堵住了一般,發不出聲音。
他的喉結上下聳動,艱難地咽下了一大口唾沫,那乾澀的感覺讓他的喉嚨生疼。
就在開濟感到絕望的時候,他的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人的身影。那是前幾日,一個神秘人對他說過的話:“隻要秦王謀反的罪名一天沒有坐實,你就不會有性命之憂!”
開濟的心跳猛地加快,他想起了那個神秘人,想起了他那自信而篤定的語氣。
而那個神秘人,正是曾經權傾朝野的宰相李善長!
一想到李善長的身份和地位,開濟的心中頓時湧起了一絲希望。他覺得李善長既然敢如此斷言,必定有他的道理和把握。
於是,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開濟最終還是選擇相信李善長的判斷。
他緩緩地睜開了雙眼,仿佛沉睡了許久一般。
在這滿朝文武百官的注視下,他挺直了身軀,聲音洪亮地回答道:“啟奏陛下,臣乃是洪武元年河南洛陽的鄉試舉人,承蒙天子聖恩,得以成為天子的門生。當時,奸臣胡惟庸對臣頗為賞識,極力舉薦臣,陛下也因此授予臣河南府訓導一職。然而,好景不長,後來胡惟庸案爆發,臣受其牽連,無奈之下隻得辭官回鄉,在老家教書長達七年之久……”
說到此處,他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是在回憶那段艱難的歲月。
接著,他繼續說道:“洪武十五年,禦史大夫安然慧眼識珠,再次向陛下舉薦微臣。
陛下龍顏大悅,特意在金鑾殿上親自考校微臣的學問。
經過一番問答之後,陛下對微臣的才學甚是滿意,當即下旨,授予臣刑部尚書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