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爺的這個提議,實在是太英明了!”人群中有人高聲喊道,聲音中充滿了欽佩和敬仰。
“我們舉雙手,包括雙腳讚成!”另一個人緊接著附和道,引得周圍的人紛紛點頭讚同。
這些部落頭人們對於李文忠這個大明朝的國公充滿了敬畏之情。
畢竟,他可是他們這輩子見過的最大的官兒了。
在他們眼中,李文忠的地位如同高山一般,遙不可及。
然而,這些部落頭人們並不知道。
在李文忠的頭頂之上,不僅有一大堆藩王,還有那位隻聞其名,不見其人就能讓人瑟瑟發抖、靈魂戰栗的洪武大帝。
正當眾人抱在一起,興高采烈地彈冠相慶之時,李文忠卻悄悄地叫來了孟華。
孟華一家老小的性命都還掌握在李文忠的手中,麵對李文忠的召喚,他自然不敢有絲毫怠慢。
孟華快步走到李文忠身旁,彎下腰,將耳朵貼近李文忠的嘴邊。李文忠壓低聲音,在孟華的耳邊低聲交待了幾句。
孟華全神貫注地聆聽著,不時點頭表示明白。
畢竟是曾經當過官的人,孟華對於這種事情可謂是輕車熟路。
他立刻心領神會,知道自己接下來要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孟華站直身子,臉上露出自信的微笑。
他深吸一口氣,準備好去扮演那位地方上的“民意代表”,為李文忠完成他交代的任務。
孟華小心翼翼地繞過牆角,仿佛那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他一邊走著,一邊整理著自己的衣冠,每一個動作都顯得那麼莊重而又謹慎。
終於,他緩緩地從人群中走了出來,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一樣,輕飄飄的。他的步伐很慢,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凝固了。
當他走到李文忠麵前時,突然撲通一聲,雙膝跪地,這突如其來的動作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
李文忠麵露驚訝之色,他完全沒有想到孟華會這樣做,嘴裡還在不停地責怪道:“孟員外,你這是乾什麼?快快起來!”
然而,孟華卻像沒有聽到李文忠的話一樣,依舊跪在地上,哭得泣不成聲。他的身體微微顫抖著,仿佛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和冤屈。
“楊炯少爺年僅六歲,不過是垂髫之齡啊!一個尚未開蒙的稚童,又如何能治理好播州宣慰司下屬的六州之地呢?”孟華的聲音帶著哭腔,讓人聽了不禁心生憐憫。
說到這裡,孟華突然抱住了李文忠的大腿,哭得更加傷心欲絕,仿佛他遭受了天大的冤屈。
“嗚嗚嗚……孟某代表本地鄉紳和士人,懇請國公爺收回成命啊!”
自古以來,播州這個地方就被視為流放之地,環境惡劣,人口稀少。
這裡雖然幾十年都出不了一個舉人,但在曆史上,南宋時期卻出過一位赫赫有名的抗金名將,那就是播州楊氏第十三代家主——播州安撫使楊桀。
在四川宣撫使吳曦起兵謀反,背叛南宋朝廷,自立為“蜀王”,並選擇賣國求榮,成為金人的兒皇帝之後,楊桀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