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秦嶺和大巴山脈中的漢江水係和嘉陵江水係並沒有在河道兩旁衝刷出足夠寬度的河穀讓人通行。
想要翻越秦嶺,往來於漢中和關中兩地,隻能借助於懸掛在河穀兩側的棧道。
這些棧道被稱之為秦嶺古道。
秦嶺之中存在著六條秦嶺古道,自西向東分彆是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峪穀道,藍武道。
除了藍武道道路較寬,其餘五條穿越秦嶺腹地的秦嶺古道都是棧道。
棧道盤旋於高山峽穀之間,懸空而建,狹窄難行,不利於大兵團行軍,而且極易被破壞。
隻需在棧道最狹窄之處,建立關隘,便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任你有千軍萬馬,也無法通過。
慢慢的,無論是關中之地的老秦人還是漢中之地的老漢人,都對棧道有了路徑依賴。
在他們看來,敵人沒有進入棧道,就無需擔心,敵人沒有衝破關隘,就不用提防。
因此,雖然南鄭七大家族合力襲擊了陳倉縣城。
明知道北海要反擊。明知道北海有大量的飛行器,漢中豪族們依舊沒有足夠地重視。
秦嶺古道既是漢中的保護神,也是漢中豪族的思維死角。
他們固執地認為,在陣法師的威脅下,那些緩慢而又龐大的仙舟就是活靶子。
當北海第三,第四集團軍乘坐著山嶽般巨大的鵬型仙舟飛越秦嶺,突然出現在漢中郡的上空時。
絕大多數的世家族人們都在枇杷門巷裡歡愉喝花酒,即使聽到了李德堅的預警聲,他們也沒當回事。
倉促的號角聲稀疏地吹響,漢中各座城池響起了倉惶的呼喝聲。
絕大多數士兵甚至是剛剛從睡夢之中醒來,衣衫不整,更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
雪上加霜的是,他們的武器都保存在武庫之中,身邊隻有短刀,木棍這些簡易武器,甚至連鐵甲都沒有。
青麵一聲令下,軍司馬紅尾帶領轟炸大隊四散開來,向著漢中郡九座城池飛去,轟炸沿途的軍營,武庫,倉庫和糧庫。
長達五年的滲透,早將益州政權滲透成篩子。
北海政權對於關中地區的軍事目標位置了如指掌。
第四集團軍的轟炸大隊,進行過多次的針對性演練,駕駛員即使閉著眼睛,也能飛到那些軍事目標的上空。
每一艘仙舟的飛行軌跡都是計算好的,執行轟炸任務的空軍士兵,甚至不需要確認。
隻在心中默認讀秒,就能將正確的炸彈從空中扔下。
轟炸軍營使用的是新型鐵雨集束炸彈,也稱子母炸彈,巨型彈體之中裝著成百上千個子炸彈。
子炸彈每顆約網球般大小,飛行器空投之後,數十秒後,母彈在空中爆炸,彈體分解。
火藥巨大的動能將這些子炸彈均勻地落向四麵八方,隨後,在距離地麵兩三米的高度,子炸彈爆炸。
子炸彈裡的鋼珠攜帶著巨大的動能,像雨點一般落下,如同一把把鋒利的利刃發出尖銳的呼嘯聲。
血肉之軀在集束炸彈的巨大動能前,毫無反抗就被撕成了碎片。
被擊中的物體迸發出刺眼的火花和無數碎屑,被擊中士兵則被無情地肢解,在一聲聲慘呼之後,身軀被撕扯成了數片,內臟和殘屍飛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