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華夏百族之一。
商周之時,廣泛分布在江漢流域,後散居蜀,巴,黔,滇等地。
和等級森嚴的華夏聯盟不同,濮人是一個鬆散的民族。
部落分散,支係眾多,不相統屬,又有"百濮"之稱
大商王朝之時,濮人曾向商王朝進獻短狗,珠璣等珍寶。
武王伐紂之時,和八大諸侯國在牧野會盟,便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牧誓八國。
分彆是庸國,蜀國、羌國、髳國、微國、盧國、彭國、濮國。
濮人的濮國乃牧誓八國之一。
後濮王被封於濮地,曾向周王朝進獻丹砂等寶物。
周宣王初公元前827年),楚國的叔堪因爭位而避難於濮。
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濮人與麇人伐楚。
周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23年),楚人複以舟師伐濮。
大量的濮人部落被楚國合並。
濮人被迫西遷,和獠、越等部組成夜郎國。
夜郎國被東漢消滅之後,濮人各部再次分裂。
部分濮人和其他民族相互融合,社會經濟發展較快,另一部分濮人則遠走永昌郡,自成閩濮一脈。
“濮人”南遷,是南中地區標誌性的事件。
留下來濮人逐漸演變成了後世赫赫有名的樸子蠻,即後世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的布朗族。
南遷的閩濮分化成了望蠻,望苴子蠻,芒蠻等部。
望蠻,望苴子蠻為後世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的佤族。
芒蠻演化為後世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的德昂族。
東漢末年,濮人之中且蘭龍氏快速崛起,迅速稱霸了牂牁郡,成為了新的霸主。
百蠻暴動之後,濮人首領龍侗被封為濮王,主持牂牁郡的造反工作。
牂牁郡,且蘭城今貴州省黃平縣)。
蜂桶鼓的聲音響起,傳遍城中各處。
十大頭人從各家老屋中走出,齊往議事廳走去。
受濮人部落分散的影響,濮人實行頭人製度,每一個部族有十位統領,每一位頭人管理一個方麵。
也稱濮人十大頭人,分彆為:
處理行政事物,主持會議,負責調解糾紛的達捧頭人。
管理土地和生產,負責對外交涉的達相頭人。
協助達相辦事的達奴頭人。
主祭寨神,管理婚姻風俗的達道頭人。
主管喪葬事物的達亥頭人。
負責分派祭社神所需錢財和物資的達巴頭人。
通知族人開會,負責召開會議的達洪頭人。
負責催收錢糧,保管公款的乃恩乃康頭人。
主要負責占卜和祭鬼的布占頭人。
負責管理全族,統領全局,類似族長的召卷頭人。
十位頭人地位相同,不分高低,每個人負責一個方麵,有大事則舉手表決。
議事廳裡,除了十大頭人,還有一位白眉皓首的老者,滿臉微笑,身穿極其華貴的錦袍,一看便是出身世家大族。
他乃是袁狼派出的使者,也是袁家族人,名喚袁文真,作為特派專員,督戰牂牁郡的戰事。
達洪頭人龍真見頭人們到了席上坐定,吸了口氣,才緩緩開口道:
“鄨縣發生的事,大家已經知曉了,我就不重新贅述了。”
“昨天畢阿伍的殘部已經穿過橫坡,趕奔了益州郡。”
“且蘭境內出現了妖魔斥候的蹤跡。”
“預計一天之後,北海大軍即將趕到,這次會議商討要如何應對北海第四集團軍。”
諸位頭人之中,乃恩乃康頭人龍潭對於和漢人合作最為抵觸。
他管理錢糧,保管公款,深知戰爭就是打錢。
號角一響,黃金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