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等人見到此,立刻明白了小姑娘的意思。
“姐不僅要念催妝詩,還要給你一個大大的紅包。”
隨後李承乾一個眼神,李治便上前將自己錢袋裡一半的金幣倒了進去。
沒錯就是金幣,一個一兩的那種!驚得小姑娘眼睛瞪得溜圓。
二話沒說直接讓出了自己的位置,諂媚的說道
“太子姐夫請,我姐早就等急了,你上去直接接人就行了,沒人敢攔的。”
說著還給自己豎了一個大拇指,也不知道是誇自己還是誇李承乾。
這一幕看的周圍人都捧腹大笑起來,實在是這小姑娘太機靈了。
而她的父母看到這一幕,雖然臉上是笑的,但是卻捂著臉,不想承認這是自己女兒。
李恪更是對著小姑娘豎起大拇指,這麼機靈的小姑娘太少見了,而且這人情世故拿捏的這麼好。
要不是怕被打,他都要抓這小姑娘給小兕子當伴讀了。
不過現在可不是想這些的時候,李恪掏出一把折扇悄悄遞給李承乾。
而李承乾在接過折扇之後刷的一聲便被打開,隨後李承乾向前走了一邊朗聲說道
“嬌羞不肯下妝台,
侍女環將九子釵。
寄語倦妝人說道,
輕施朱粉學慵來。”
(明·王彥泓《催妝詩六首·其一》)
此事一出,不少人眼睛都是一亮,大家成親很多人的催妝詩都是沿用前人的。
當然也有很多世家子弟當場作詩的,或者壓箱底的。
但是多少也有些差強人意,畢竟誰會沒事兒認真寫催妝詩啊,那不如多寫兩篇策論在家族中提升地位。
而此時李承乾這首詩卻是讓人耳目一新,不說有多好,但是新娘的嬌羞,與美好的寓意表達的特彆好。
而且又是從李承乾口中念出來,大家多少都是給了麵子,熱烈歡呼的。
而在暖閣上的蘇婉兒聽到李承乾這首催妝詩,更是開心不已。
一旁的陪嫁堂妹和貼身丫鬟都是眼含羨慕的看著蘇婉兒。
唯有李承乾悄悄收起了滿是字跡的折扇。
“小妹,可以讓新娘子出來了嗎?”
李承乾笑嗬嗬的看向蘇婉兒的小表妹。
小姑娘此時正兩眼放光的看著李承乾,被李承乾這麼一詢問才回過神來,連連點頭說道
“當然可以。”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李承乾回過頭看向李恪等人,眾人意會的點了點頭齊聲高呼:
“新婦子,催出來!新婦子,催出來!”
很快眾人就看到蘇婉兒手拿團扇遮住臉,身著翟衣(繡雉雞紋),戴九翬四鳳冠,由宮中女官攙扶出閣。
而看到新娘子出來的李恪等人喊的更起勁兒了。
“新婦子,催出來!”
而早就有內侍將暖閣外的東麵鋪上紅地毯,一直到府外的馬車旁。
李恪等人一路跟隨著出了蘇府,直到蘇婉兒上了馬車,這才停止呼喊。
等到李承乾也上了馬車,蘇亶率領全族跪在地上高呼:
“臣謹奉陛下之命!”
這是為了強調婚姻的君臣之分!
跟隨在車架兩旁的李恪等人看著圍觀的百姓們,招了招手便有內侍背著筐來到皇子身前。
而筐中全部都是特製的貞觀通寶和武德通寶兩種銅幣。
還有各式各樣的水果硬糖,眾人抓起一把,便向兩邊扔去。
這象征著天作之合!
百姓們看見此無不紛紛彎腰拾取,而且還不忘感謝一番。
此時最開心的可能就是百姓中的小孩子了吧。
畢竟有錢拿,還有糖果吃!
迎親車隊在長安城中繞了三圈,而撒出去的銅幣保守估計有十萬貫!
這也就是大唐現在不缺錢,要是換了之前,李承乾這婚禮車隊會直接回宮。
至於撒錢?象征性的撒一些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