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董休的喳喳呼呼,對麵之人年紀雖比董休小上幾歲,卻是穩重很多。先是衝董休拱手行禮後,又向傅僉拱手行禮打了聲招呼。
“董兄,阿僉,一彆多年,彆來無恙?”
這位與董休和傅僉相熟之人,正是八年前同他們一起參加農耕的羅憲。
羅憲少有才學,一直在家族之人的誇讚中長大。八年前諸葛亮讓蜀漢各世家子弟參加農耕之時,羅憲也在其中。
正是那次農耕之行,讓羅憲意識到,自己的見識太過淺薄,這個世上有很多東西不是閉門讀書就能懂得的。
所以,農耕之後羅憲並沒有回家,而是留在成都。
之後在丞相府遇見了譙周,在諸葛亮的授意下,由譙周向其傳道授業。
譙周如今在丞相府任職,諸葛亮認為其在講學上很有造詣,有意讓其在都城廣收門人傳道授業。
羅憲算是譙周門下最有才華的弟子之一,同門都稱其為“子貢”。
但是羅憲並不滿足於在都城做學問,學問做的再好,用不上也都是白做。所以這次他主動請纓,跟隨鄧芝的運糧軍一起來到荊州,為的就是可以學以致用。
“令剛兄是跟著運糧軍一起來的嗎?”
傅僉見到羅憲也有些驚訝,但他的性格並不外顯,所以沒有像董休那樣表現的很明顯。
“我此次跟著鄧芝將軍負責運送糧草事宜。昨日剛到秭歸城。”
羅憲一邊說著,一邊打量著兩位故友,還有他們身邊的楊頭和老王,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很顯然現在並不是敘舊的好時機。
“董兄、阿僉,你們是準備去找馬將軍告稟吧?我也要去找鄧芝將軍詢問之後的工作內容。你們要是忙完了,可以去城西糧倉那裡找我,咱們好好敘敘舊。”
說完,羅憲向四人拱手施禮,而後轉身離去。
望著羅憲離開的背影,董休砸了砸嘴,“這小羅子,幾年不見怎麼感覺越發的守禮了呢?將來不會變成個書呆子吧?”
傅僉衝著楊頭和老王抱歉的點了點頭,衝著董休說道:“我聽雲弟說過,令剛兄入了譙周大儒的門下,其才學很是出眾,在都城很有名氣。”
董休搖了搖頭,“我聽我家老頭子提過,這位譙先生酷愛看書,精研《六經》,丞相任命其為勸學從事。讓其廣收門生傳道授業。”
“要不是我入了背嵬軍,我家老頭子也想讓我拜入其門下,整天之乎者也的,我可弄不來。”
傅僉對於董休的一番言辭頗感丟臉,要不是現在行動不便,真想離這人遠一些,假裝不認識他。
不料,楊頭和老王聽到董休一番話卻哈哈大笑起來。
楊頭拍著董休的肩膀,大笑道:“你小子不錯。雖然是世家公子,卻沒有那些迂腐的酸味。”
老王也笑道:“你要不來我們校刀手吧,我和楊頭年紀大了,你來直接就當統領。你小子也不錯,一起來。”
楊頭趕緊阻止道:“瞎說什麼呢!咱們現在可是私兵,彆誤人子弟!”
老王聞言,愣了一下,不知是想到了什麼,悻悻的不再說話。
場麵一時之間變得安靜起來,董休和傅僉對視了一眼,趕緊打起了圓場。
“楊頭,王頭,我從小就聽我父親給我講著校刀手的英雄事跡,若是能當校刀手,我自然是榮幸之至。不過,馬將軍對我可是有知遇之恩,自我入背嵬軍那日起,就立誓生是背嵬軍的人,死是背嵬軍的鬼,而且我兄弟們都在背嵬軍,實在是浪費了二位的好意!”
傅僉微微轉頭,控製著臉上的表情。
楊頭和老王知道董休是在打圓場,幾人麵帶微笑誰也沒再提及剛剛的話題。
之後,四人相互攙扶著進了府衙,就此次斥候行動進行詳細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