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須口
諸葛恪於十日前抵達,已成功抵禦滿寵一次大規模進攻及數次小規模進攻。
這要多虧了他前些年收複了山越人,並從中征召了四萬多的青壯,諸葛恪將其中一萬最精銳的山越人編入了自己的麾下,其餘分給了手下的其他將領。使得如今他麾下士兵數目可以與滿寵帶來的魏國大軍相抗衡。
此次作戰中,他麾下最勇猛的領兵之將,是一名叫做聶友的將軍。
這名叫做聶友的將軍,原是豫章郡的功曹,經由豫章太守謝斐的關係認識了諸葛恪。
諸葛恪對其很是看重,認為其能文能武,是位有大才之人。
本來諸葛恪準備向孫權舉薦,對其予以重用,但是卻被聶友多次拒絕。
這次蜀國進攻荊州之時,聶友並沒有積極響應加入抗蜀的隊伍。
但在得知魏國攻吳的消息後,卻自告奮勇請戰,跟著諸葛恪一起來到濡須口。
諸葛恪私以為聶友應是提前預測到魏國的進攻,並且分析出孫權會派他對抗魏國大軍,聶友是為了幫他一同抗魏,才沒有請命抗蜀的。
因此,諸葛恪對聶友的能力愈發認可,對於聶友的情誼也愈發深厚。
“文悌,此戰若能取勝,我必向陛下為你請功。”諸葛恪拍著聶友的肩膀情真意切的說道。
“元遜,你我之間不必如此。”連日的廝殺,令聶友的嗓音變得有些嘶啞。
“文悌,我知道你是品行高潔、淡泊名利之士。但,你的才華,應當用於報效陛下,造福更多的百姓,而不該被埋沒。”諸葛恪真心的說道。
“現在魏國大軍壓境,我國的主要兵力又用在了西邊,濡須口絕不能有失。如今魏國兵力倍於我軍。正麵對陣對我軍不利......”
聶友沒有繼續上麵的話題,轉而與諸葛恪探討起對陣之策。
事實是,聶友心裡苦,但是他不說。
自從九年前答應了那個男人,不同蜀漢作戰之後,他就一直低調行事,尤其是在蜀漢與吳國關係越發惡劣之後,他更是如履薄冰。以至於諸葛恪幾次表示要向孫權舉薦他對其委以重任,他都找借口推脫掉了。
是他真的不想加官進爵、出人頭地嗎?是他真的視功名如糞土嗎?
不!
是一旦他被委以重任,勢必要被推向抗蜀的前線,那時他將麵臨著忠義難兩全的局麵。
如今唯有拚儘全力將魏國阻擊在濡須口外,以報君恩了!
......
長沙郡
此時有一人與聶友有著相似的心情。
“裴將軍,大都督的援軍不日即可到達,到時候定要一舉將這些蜀寇趕出荊州!”
望著屬下們各個滿臉鬥誌,歡欣鼓舞,裴潛心中卻並無喜悅之感,反而有種淡淡的憂慮之情。
裴潛這些年雖沒有平步青雲,但也算是穩步上升,已經從裨將軍做到了偏將軍,麾下也有三千多親信部眾。
但他一直沒有忘記曾經對他有救命之恩的老三一行人。
好在老三兄弟他們是投靠的王平,聽說這次王平沒有參與攻吳,而是駐守在隴右防禦魏國。
否則真要是在戰場上與老三等人兵戎相見,他恐怕難以抉擇。
裴潛歎了口氣,從懷中掏出了一枚玉佩。那是幾年前他暗中幫助老三等人離開長沙郡時,馬謖給他的。
雖然,當時馬謖並沒有告知他真實姓名,但是,從老三等人的反應,以及那人的氣度和同他說拿著玉佩去馬府等種種跡象,裴潛還是能夠猜測出對方身份的。
馬幼常,蜀漢當今最傑出的將領之一,若是此次戰場相遇,希望他莫要再提前塵之事,畢竟各為其主,他身為吳將,是絕對不會手下留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