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上課,朱莉教授沒有講課本上的內容。而是把這個專業的背景、由來、作用等講述了一遍。還提出了幾個極為特殊的案例。
精彩程度宛如科幻小說一般,聽的下麵的人十分投入,表情一愣一愣的。
兩個小時過去,眾人還有些意猶未儘。朱莉教授就已經擰上茶杯蓋子,準備走了。
關閉話筒之前,她留下了最後一句話——
“生命的價值不在其長度,而在其重量。當你們親手挽救過一條生命之後就會懂得,那種感覺,能抵消千辛萬苦。”
這節課,他們什麼都沒有學,但又感覺收獲滿滿。有時候,經驗和教誨是比冷冰冰的文字更有用的東西。它的影響是長久的,深遠的。
“薇薇,你體會過教官說的嗎?”回去的路上,王靜怡小聲的問。
“不能。”許微微認真想了下說道。
王靜怡似乎對這個答案很是意外,黑夜裡也能看到她詫異的表情。
在她看來,許微微從小就和醫學結緣,她的發現和研究成果都不知道造福了多少人,怎麼沒有體會呢?肯定是在謙虛罷了。
許微微無奈的歎了口氣,她並沒有撒謊。學醫以來,比起成就感,她接觸更多的其實是無力感。而且這種感覺隨著時間的流逝是越來越深的。
中醫由於用藥機製,與生俱來的特點就是治療時間長,慢性病的處理上有優勢,注重預防、也就是“治未病”。
它的反饋是滯後的,不像急診,能那麼直觀的感受到生命的消逝與挽回。也就沒有那麼大的情緒滿足感。
這樣就算了,她還經常受到“醫學無用論”這種情緒的困擾。
上一世的時候她跟隨導師去過偏遠鄉村義診,村民幾乎全是留守兒童和老人。村裡基礎設施差,醫療條件更差。
不管哪裡不舒服,都隻能歸因到“勞累”,休息一陣就好了。
去到那裡的三天,她們晝夜不停的看診、施針。有些人身上的陳年舊屙已經十分嚴重,不是紮幾次針、吃幾副藥能好的了。可長期治療的費用又不是他們能承受的。
她們能做的也隻是儘自己所學,教會村民病痛發作的時候按哪個穴位能緩解,哪種偏方喝了能抑製。
最小的師妹來的時候還喊苦,抱怨為什麼山路已經那麼難走了,她們還要背那麼多藥過來,跟前頭的驢一樣。後來就什麼也不說了,跑前跑後的比誰都積極。
一群破衣爛衫的老頭兒、老太太,用救世主一樣的眼光看著她們,感恩戴德的收下幾瓶看似珍貴但隻是治標不治本的中成藥。
那是許微微第一次產生了自我懷疑。
回去之後,導師特意召開了個組會,一頓勸,才把他們從低迷的氣氛中拉扯出來。
後來,慢慢的看得多了,經曆的也多了,她才學會自我調節。跳脫出眼前的局限,客觀看待這些事情。
朱莉教授最後這番話點燃了她的熱血。許微微內心憧憬著那一天,從死神手裡搶人。
那一定,非常有趣……
白天累身、晚上累心,聚精會神聽兩個小時也是挺累的。回到宿舍後,許微微鞋子脫掉立馬躺平到了床上。
看似在聊天打字,其實是在處理工作上的信息,回複組員們的消息罷了。身體和大腦,總要有一個在休息吧?
李言和王靜怡也躺下刷星網,攝入一些“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