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篇-解疑水滸傳21
景陽岡喝酒十五碗
金聖歎謬解誤看官-行者武鬆1)
金聖歎評水滸傳,說景陽岡三碗不過岡,武鬆一連氣,喝了十八碗酒,不是施耐庵寫的十五碗酒。有此謬解,後世人都以十八碗為標準,嘲笑施耐庵筆誤。文人相輕書生氣,錯把謬誤當正題。
試想,施耐庵秀才出身,進士及第,那個年代,萬裡挑一,人中龍鳳,詩書琴畫,算術測量,樣樣精通。而自己寫的是十五碗,還是十八碗,如模棱兩可,懵懵懂懂,何來秀才?何來進士?隻能貽笑大方了。讀者看官聽我道來!
1、隻說武鬆自與宋江分彆之後,在路上行了幾日,來到陽穀縣地麵。當日晌午時分,走得肚中饑渴,望見前麵有一個酒店,挑著一麵招旗在門前,上頭寫著五個大字道:“三碗不過岡。”
武鬆入到裡麵坐下,把梢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來吃。”隻見店主人把三隻碗、一雙箸、一碟熟菜,放在武鬆麵前,滿滿篩一碗酒來。
武鬆拿起碗,一飲而儘,叫道:“這酒好生有氣力!”店主人隨即再篩一碗酒。武鬆吃了道:“好酒!”又篩下一碗,恰好吃了三碗酒,(3碗)再也不來篩。
武鬆敲著桌子叫道:“主人家,怎地不來篩酒?”
酒家道:客官,你須見我門前招旗,上麵明明寫道“三碗不過岡”。
武鬆道:“怎地喚作三碗不過岡?”
酒家道:“俺家的酒,雖是村酒,卻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過不得前麵的山岡去。因此喚做“三碗不過岡”。”
武鬆笑道:“原來恁地。我卻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酒家道:“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喚作“出門倒”。初入口時,醇濃好吃,少刻時便倒。”
武鬆道:“休要胡說,沒地不還你錢,再篩三碗來我吃。”
酒家見武鬆全然不動,,又篩三碗。(6碗)
武鬆吃道:“端的好酒!”
店家被他發話不過,一連又篩了三碗。(9碗)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