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三國演義話梟雄
稱霸一方有英名2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袁本初大義來主盟-袁紹2)
1、廢漢帝陳留為皇一節。且說董卓欲殺袁紹,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殺。”
袁紹手提寶劍,辭彆百官而出,懸節東門,奔冀州去了。
2、時袁紹在渤海,聞知董卓弄權,乃差人齎密書來見王允。書略曰:
卓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拔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紹今集兵練卒,欲掃清王室,未敢輕動。公若有心,當乘間圖之。如有驅使,即當奉命。
羅貫中寫出了,袁紹懷報國之心,誓除國賊。亦當世之英雄也。
3、發矯詔諸鎮應曹公一節。曹操先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後招集義兵。
時袁紹得操矯詔,乃集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
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諸路軍馬,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共十八路諸侯,投洛陽來。
操乃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
太守王匡曰:“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
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
紹再三推辭。眾皆曰:“非本初不可。”紹方應允。
次日築台三層,眾請紹登壇。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盟誓。眾因其辭氣慷慨,皆涕泗橫流。
眾扶紹升帳而坐。袁紹曰:“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尊守,勿得違犯。”
眾皆曰:“惟命是聽。”
羅貫中寫出了,袁紹秉一時之大義,被推為盟主,歃血為盟,大義凜然,亦英雄之氣也。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