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三國亂世出英雄
魏蜀吳國皆精英14)
荀彧恰似漢子房
忠君報國美名揚
1、報父仇曹操興師一節。曹操在兗州,招賢納士。有叔侄二人來投曹操。乃穎川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舊事袁紹,今棄紹投操。操與語大悅,曰:“此吾之子房也!”遂以為行軍司馬。其侄荀攸,字公達,海內名士,曾拜黃門侍郎,後棄官回鄉,今與其叔同投曹操,操以為行軍教授。
2、曹孟德移駕幸許都一節。卻說曹操在山東,聞知車駕已還洛陽,聚謀士商議。
荀彧進曰:“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今天子蒙塵,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圖,人將先我而為之矣。”曹操大喜。
3、袁曹各起馬步三軍一節。孔融聞袁紹起兵,來見曹操曰:“袁紹勢大,不可與戰,隻可與和。”
荀彧曰:“袁紹無用之人,何必議和?”
融曰:“袁紹士廣民強。其部下如許攸、郭圖、審配、逢紀皆智謀之士。田豐、沮授皆忠臣也。顏良、文醜勇冠三軍。其餘高覽、張郃、淳於瓊等俱世之名將。何謂紹為無用之人乎?”
彧笑曰:“紹兵多而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顏良、文醜,匹夫之勇,一戰可擒。其餘碌碌之輩,縱有百萬,何足道哉!”孔融默然。
操大笑曰:“皆不出荀文若之料。”
4、戰官渡本初敗績一節。卻說袁紹興兵,望官渡進發。夏侯惇告急,曹操起軍七萬,前往迎敵,留荀彧守許都。
曹操守官渡,自八月起,至九月冬,軍力漸乏,糧草不繼。意欲棄官渡退回許昌,遲疑未決,乃作書遣人赴許昌問荀彧。彧以書報之。書略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