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ab″align=”left”
trtd
scriptlanguage="javascript"src="/scripts/read/style13.js"/script
/td/td
平定商團後,蔣介石雖然忙得團團轉,但心情卻很舒暢。在平定商團的戰鬥中,由黃埔軍校學生組成的學生軍初露鋒芒,一舉攻占西關商團總部,為徹底平定商團立下第一功,受到各方讚譽,再也沒有人敢說派一個連就繳械的話。現在第二期學生已經入校,教導團也正在組建中,從江蘇安徽招的士兵正陸續前來廣州。最重要的是孫中山答應從蘇俄援助的槍械和款項中撥出相當部分用於組建教導團而且教導團就在黃埔,他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就能組建一支雄師征戰疆場。
莊繼華終於可以確定曆史還是按照既定的路線發展,整個人又回到原來的模樣,這反而讓蔣先雲等人更確定他是因為對當初北伐判斷不佳產生情緒波動,特彆是蔣先雲有了孫中山臨時副官的經曆後,對莊繼華的更是另眼相看;反過來莊繼華對蔣先雲也推崇備至,倆人雖然有一些觀點不同,私交卻越發好了。
10月23日馮玉祥電邀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10月27日孫中山在韶關發表通電響應。
北方局勢的變化自然成為黃埔島上軍校學生們議論的中心話題,對馮玉祥的革命舉動持讚賞態度居多,對孫中山北上持樂觀態度居多。但莊繼華在蔣介石麵前卻持相反態度,而蔣先雲卻截然相反。
“…,總理北上大可不必,馮玉祥邀請總理北上目的有二,其一,聯合我們對付奉張和皖段,其二,是掩蓋自己發動政變的真實原因,博取民眾支持。受革命感召隻是其中的次要原因,從他發表的善後處理辦法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沒有什麼政治主張。”
“文革,你認為馮玉祥倒戈的真實原因是什麼?”蔣介石溫和的問。他現在很想聽聽莊繼華的判斷。在半年之前莊繼華判斷直奉戰爭將以直係敗收場,當時雖然震驚卻也沒真的相信,沒想到一語成讖,既然讓他說中了。這樣的判斷,蔣介石自問自己做不出。
“他與吳佩孚的矛盾是利益分配不均,主要是上次直奉大戰後,馮玉祥原希望得到河南的地盤,可是吳佩孚卻把河南給了自己的親信,更絕的是戰前馮玉祥是陝西督軍,戰後吳佩孚連陝西督軍也不給他了,馮玉祥隻落得個檢閱使,由此積累的矛盾在這次戰爭中形成總爆發。吳佩孚獨掌直係大權,除曹錕外誰也不買賬,因此在直係內部成功培養出反對派,今日也算自食其果。”莊繼華在韶關看了些資料,曆史知識豐富了。
“你對總理北上的結果怎麼看?”蔣介石繼續問道。
“學生以為不會取得任何結果。張作霖和段祺瑞絕不會讓總理掌握政權,實現三民主義。目前北京局勢取決與馮玉祥張作霖段祺瑞,其中任何倆人聯手都能壓倒其餘一人,在政治上張作霖段祺瑞比較接近,而且他們的主子都是日本人,這兩人聯手的可能性較大。馮玉祥一旦退縮,總理在北京就缺少實力支持,要想有所作為根本不可能。”莊繼華是堅決反對孫中山北上的,原因無他,參觀中山陵時就知道孫中山死在北京,因此他把話說得很死,希望能鼓動蔣介石反對孫中山北上。
“校長,文革這個判斷我以為是有道理的,但我還是認為總理應該北上。”蔣先雲插話道:“目前北京是中國政局的中心,全國的目光都注視著北京,國民希望看到總理到北京處理善後,就算不能解決任何事情,但隻要總理去了,就沒有辜負國民的希望。”
“可是不能取得任何結果的。”莊繼華反駁道。
“不,至少可以取得一樣結果,那就是揭露張作霖和段祺瑞軍閥禍國的本質,讓國民看清這夥家夥,進而更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蔣先雲自信的說道。
“與其將時間精力浪費這上麵,不如安心整頓廣東,準備東征陳炯明。”莊繼華不服氣的嚷道。
蔣介石看著莊繼華微微一笑,在這點上他實際認同蔣先雲的判斷,不過他感到有點抓住莊繼華了。這個人精明過人,手段圓滑,但卻非常實際,隻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既然如此那麼你就跑不出我的手心。他看看倆人,心力非常滿意,這兩人是一時瑜亮,**有蔣先雲,我有莊繼華,不,蔣先雲我也要拉過來。
“文革,你彆激動,這點上我支持巫山,總理北上利大於弊。”
“可是校長,….,”莊繼華不知道該說什麼,他總不能說孫中山去了就回不來了。
“如果總理此去能取得結果最好,不能也能達到巫山所說的效果,對革命是有利的。”蔣介石擺擺手製止他繼續說下去。
“我找你們來是有另外一件事,這次平叛我們黃埔打出了威風,總理非常高興,因此他提出由我們黃埔軍校出麵將廣州的各個軍校的青年聯合起來。總理的這個想法很好,我想讓你們倆來具體籌備,就由文革為主,巫山協助。”
莊繼華還不死心,還在想怎樣才能把蔣介石繞進去,讓他去阻攔孫中山北上。其實這點上他高看蔣介石了,自從陳炯明叛變後,孫中山對軍人掌權非常警惕,所以一直不讓蔣介石插手黨務政務,除了黃埔軍校黨部外,蔣介石基本不能乾預校外事務,黨內地位也就相當於一個候補委員。
“可是,校長,總理身體不好,此次北上事務繁雜,總理身體不知能否支持。”莊繼華還想作最後的努力。
“文革,這事就不要說了,總理的身體是不好,可是總理一向以國為先,以身許國,這個理由是攔不住總理的。”蔣介石似乎明白莊繼華想法,不過他也沒想到孫中山此去就再也回不來了。
“文革,我剛才說以你為主,巫山協助,你有什麼想法。”
莊繼華心裡暗歎一下,也認可蔣介石說的話,就算告訴孫中山此去會一去不複返,孫中山也會堅決北上。
他清理了一下思路,隨後就感到有些不對,便說道:“校長,我以前沒做過這樣聯合會,巫山以前領導過罷工,有這方麵的經驗,還是我給他跑腿吧。”
蔣先雲笑道:“文革,不要謙虛,罷工和聯合會可是兩回事,我認為你完全能行。象上次辯論會和劇團,你不都做得很好嗎。”
“我那是低難度,你可是高難度,做的不好,可要砸咱們黃埔的牌子。”
蔣先雲不由一笑,蔣介石也微微一笑,倆人都習慣莊繼華的說話方式了。
蔣介石卻不管了開始不講理了:“誰負責都行,你們倆把這件事做起來,不要讓我失望,更不要讓總理失望。”
莊繼華想想覺得還是多拉幾個人,於是建議道:“校長乾脆再抓幾個壯丁,象李之龍、賀衷寒、曾擴情他們也抓來。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多拉幾個,就頂好幾個諸葛亮了。”
蔣介石終於忍不住笑了,他就知道莊繼華要這樣,總是在想辦法把自己藏起來,然後尋找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而且他說的這些人國共都有,這也讓他放心了。
“你們商量辦。”他實際上也沒太在意這樣的聯合會,隻是孫中山的吩咐他不能不做,至少要做個樣子。
莊繼華無奈,他現在還不知道這個聯合會會發生什麼,但感覺不好。
蔣先雲卻很興奮,他早就想成立一個這樣的組織,隻是進校以來一直沒時間籌措,現在名正言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