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ab″align=”left”
trtd
scriptlanguage="javascript"src="/scripts/read/style13.js"/script
/td/td
延年的話如同在平靜的水平投下一枚炸彈,參加會議愣,繼而激動,直接打擊帝國主義,沒有什麼比這更有吸引力了。屋裡頓時響起一遍議論聲,陳延年沒有製止,而是讓大家自由談論,激動過後,眾人感到其中的困難。
“陳書記,罷工的規模要達到那種程度?”楊殷首先問道。
“最好能讓全香港的工人都參加。”鄧中夏接口道,剛才眾人議論時,他沒有參加,而是與陳延年互相交換一下眼色,顯然陳延年事先與他討論過。
鄧中夏的話讓眾人都倒吸一口涼氣,全港工人參加,參加的工人無疑將達到幾十萬之眾,這在香港曆史上是沒有過的,就是世界工人運動史上也從未見過。
屋裡一時陷入沉默,陳延年見狀笑笑說:“怎麼啦?有什麼想法就說出來?今天開這個會就是讓大家集思廣益,有意見就大膽提。”
過了會,馮菊坡說道:“陳書記,在香港發動罷工我讚成,不過,按照以往經驗,參加罷工的工人都要回內地,這幾十萬工人回內地,如何安排他們的生活?還有香港工會中我們能控製多少?其他工會會不會參加?這些問題必須在發動之前搞清楚。”
“對,這可不是幾萬人的問題,其中很可能還有他們的家屬,人數很可能高達三四十萬人,這麼多人的吃飯穿衣問題,需要多少錢?”楊殷也感到這個問題十分棘手。這時候蘇俄的援助主要是針對廣東政府。也就是國民黨,而且錢也不是很多,前後總共隻有幾百萬,給中國**地經費根本不值一提。
陳延年點點頭,這個問題他也很頭痛,他與鄧中夏討論發動香港罷工時就曾經談到這個問題,當時也沒有能找到解決辦法。
“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先不談這個問題。其他同誌還有什麼問題?”陳延年決定先放一下。先把其他問題解決了再說:“黃明誠同誌。你有什麼想法?”
黃明誠在東征時的表現引起區委同誌的注意,特彆是擔任軍委書記的周en來同誌的注意,周en來對黃明誠在樟木頭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廣東區委在隨後的調查中發現即使在陳炯明統治下,樟木頭地工人運動發展非常迅速,90%地工人參加了工會,黨在工人中地高。更重要的是黃明誠不但發展了工會,還發展了農會,他成功的在樟木頭周圍四個鄉組建了農會,正是有了這個基礎,樟木頭之戰中黃明誠才能組織起工友團參戰。工友團的參戰在戰後受到東征司令部的高度評價,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蔣介石和許崇智對在收複地區發展工農運動的態度。陳延年由此非常欣賞黃明誠,他力主把黃明誠調到廣東區委工作,隨後又派他在全國總工會協助鄧中夏的工作。並且準備不久之後再讓他去北江地區負責那裡地農動。今天的會也是他提出讓黃明誠參加的。
陳延年點名讓黃明誠發言,卻給黃明誠出了個難題。黃明誠從心底裡讚成在香港發動罷工,而且他不認為經費的問題很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發動起這麼大規模的罷工。
“陳書記,我認為經費是可以解決的,關鍵是要把罷工發動起來,可我對香港工會的情況不了解,還有我黨在工人中有多少黨員?能控製多少工會?這些情況我都不了解。”
陳延年這下感到自己地疏忽,其實不但黃明誠不了解香港工會地情況,在座的除了香港海員工會的蘇兆征外,其他人中對香港工會最了解地恐怕是鄧中夏,但鄧中夏也隻是在前段時間開會時了解了些,真實情況恐怕不是很細。
“是我疏忽了,這樣吧,蘇兆征同誌,你給同誌們介紹一下香港工會的情況。”
蘇兆征是個新黨員,黨齡還沒有半年,不過他的資曆卻很深,參加過同盟會,後來又加入了國民黨,領導過香港海員罷工,是香港海員工會的負責人。他麵孔黝黑,說話孔武有力。
“好,我給同誌們介紹一下香港工會的情況。香港工會組織很多,總數有百多個,主要是行業工會,分為三大派;最大的是工團總會派,包含七十幾個工會,多屬手工業,就海員工會為一大產業工會;其次是華工總會派,包含三十個工會,亦屬手工業,重要的隻電車工會;剩下的大約有二十幾個工會,他們沒有組成派彆,不過他們卻多是大工會,如機器、起落貨、煤炭、洋務等工會。”
“香港工人中黨員數量不多,不足十人,多為碼頭工人,除海員工會外,都沒有領導權;其實就算海員工會,他的會長也不是我黨黨員,隻是我黨的影響力比較強。”
蘇兆征介紹完後,原本還有些樂觀的情緒完全消失
兩年內地的罷工都是在黨的力量比較強的地區發動的少黨組織基礎的…,能不能鼓動工人罷工大家感到完全沒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