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ab″align=”left”
trtd
scriptlanguage="javascript"src="/scripts/read/style13.js"/script
/td/td
陳公博又坐下看著蔣介石,蔣介石沉凝片刻後忽然問:“公博,你對汪精衛回國怎麼看?”
陳公博一臉詫異,他對蔣介石的話感到很意外,憑心而論他和汪精衛的關係非淺,自從回國之後,先是廖仲愷後是汪精衛,這兩人對他都極為賞識,前者領他進入廣州政壇,後者大膽提拔使用他,讓他年紀輕輕的就居於高位,對這兩人他都心存感激。因此在汪精衛走後,他一度感到十分彷徨,差點就打算辭職,隻是蔣介石仍然在重用他,隻是他不喜歡蔣介石身上的那股軍人氣,而且在感情上他也無法背離汪精衛。
“那自然是好的,您和汪先生合作,國民革命必獲成功。”陳公博謹慎的說,他一向自視極高,朋友極少,北伐之後他與廣州的聯係就中斷了,因此對廣州的情形不太清楚,隻是聽說了有些說法:“汪先生在黨內黨外都有很高的威望,他能回來對於我黨團結有很大的幫助。”
蔣介石思索片刻後緩緩的說:“人無頭不行,可頭多了也不行;一個黨也是如此,他隻能有一個領袖,不能有兩個領袖,如果一定要汪先生回來,我可以讓賢。”
陳公博大驚,他沒想到蔣介石對汪精衛的成見有如此之深,兩人的分歧如此之大:“總司令,千萬不可,總司令肩負北伐重任,況且在平定東江和粵南的過程中,汪先生與總司令不是合作得很好嗎?”
“公博,你不知道汪精衛背地裡耍了多少小動作,幸虧我小心才躲過去了,…..,算了不說這些了,你還是給我說說武漢的情況吧。”蔣介石本想提中山艦的。可轉念一想,中山艦的事情現在還沒搞清楚,汪精衛是不是真有那種打算,季嘉山是不是真與之聯手,一直沒有查到確鑿的證據,說也說不清楚。
不過他雖然不想說,可陳公博卻忽然鑽進牛角尖:“總司令,我一直認為總理之後我黨的最佳組合就是您主軍事,汪先生主持黨政。有你們兩人地合作,對中國革命大有助益,也能使我黨更加團結。我黨現在經非常混亂了,千萬不能再亂了。”
蔣介石望著陳公博心裡非常失望,他陳公博是很欣賞的,即使知道他與汪精衛關係不一般,可以南重用他,沒想到…,蔣介石沉著臉說:“算了,算了。不談這些事了。”然後站起來說:“你先回去吧,有什麼我們明天再說。”
陳公博呆呆的站起來,他知道他剛才的話讓蔣介石很失望,蔣介石跟他說這麼多是希望他能聯係一下廣州的,把這番話傳出去,讓廣州方麵明白他的決心,以便在作出決定時更加慎重。使局勢不至於立刻脫離蔣介石掌控範圍。
陳公博走後,蔣介石有些煩亂,汪精衛的影響力之大超過他了的估計,他原以為有了南昌戰功,至少黨內同誌會認識到目前的局勢更需要他,對迎汪多少有些抑製,可陳公博地話讓他發現戰功在政治上根本不起作用。怎麼打開目前的局麵呢?蔣介石陷入了沉思。
鄧演達出來後沒有直接回去而是去了鐵尼達的住所,鐵尼達是總司令部政治顧問,但他這段時間卻沒有隨蔣介石去江西而是在武昌協助鄧演達圍城。
鄧演達向鐵尼達講述了蔣介石的話後問:“顧問先生,您認為現在遷都武漢合適嗎?”
鐵尼達想想後說:“遷都合適不合適要看形勢的需要。蔣將軍的目的是用中央來壓製唐生智和迎汪複職,對一目的我是支持的,唐生智不是真正的革命者,誰出地價錢高他就會把自己賣給誰,武漢這樣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城市,不能交給他,也不應該交給他,從這點上說,我支持遷都武漢。不過對於後者,我還不好評說。汪精衛先生是貴黨領袖,蔣將軍也是貴黨領袖,我支持他們倆合作,不過如果蔣將軍認為不妥,汪先生可以暫時不回來。”
鐵尼達說得很委婉。對於前者是他的個人看法。對於後者則是莫斯科給他們的指令,隻是他把它作為個人看法講出來了。而真實的是他也擔心蔣介石右轉,目前蔣介石手中的權利太大了,一旦右轉,對中國革命的打擊將是致命地。
鄧演達聽出來了,他皺皺眉有些不滿意的問:“這是您的個人看法?”
“是的。”鐵尼達說:“我建議您到廣州後與鮑羅廷同誌好好談談。”
鄧演達看著鐵尼達的眼睛,反複琢磨他話中的含義,感到其中大有蹊蹺,鮑羅廷是不是還有什麼彆的想法,他來找鐵尼達就是模模糊糊感到廣州此行肯定不會那麼順暢,想從他這裡探出點風聲,可沒想到風聲是探出來了,可這股風從莫斯科吹到西伯利亞,又從西伯利亞吹過華北大平原,拐了九曲十八彎,搞不清楚到底那是真那是假。
第二天鄧演達帶著滿肚子疑問飛廣州了。
鄧演達的飛機在天上飛時,蔣介石在武昌召開軍事政治會議,商討下一步作戰計劃,此刻他不再對唐生智委曲求全了。
參加會議的包括武漢的各位大員,會議一開始唐生智就首先提出了湖北省主席地問題。
“武昌克複,湖北全境廓清,政治經濟行政都需要有人負責,應該儘快把湖北政府的班子定下來,我們也繼續北伐。”
“孟瀟將軍有哪些建議呢?”蔣介石打了哈哈似笑非笑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