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的心一下就落在肚子裡了,裕仁這是以日本人常說的腹語暗示他們應該大舉增兵,杉山元恭恭敬敬的答道:“請陛下放心,華北地區地形平坦,利於我軍火力發揮,支那軍人數雖多,但裝備卻差,與我軍無法同日而語。”
“我軍增兵華北,如果蘇俄乾涉怎麼辦?”那個神一樣的人發出的聲音依然軟軟的猶如婦人的手輕輕撫過房間。
“蘇俄不會乾涉,”外交大臣廣田答道:“蘇俄的目的是利用支那牽製我國,以利於其專心對付來自歐洲的威脅。”
裕仁輕輕點頭當他還是有些擔心:“那不過是陸軍的判斷,要是蘇俄真的發動進攻,有什麼應對辦法嗎?”
“如果是這樣,那也沒辦法。”參謀總長載仁的答複顯然讓裕仁很不滿意,他低低的重複道:“沒有辦法?怎麼能沒有辦法呢?”
“陛下,不是這樣的,我們在滿洲的部隊依然雄厚,依照他們現在在遠東的軍事力量來看,這種進攻是不存在的;蘇俄要發動進攻,必須從遙遠的歐洲調兵過來,沒有半年的準備是不能的,而我們從支那調兵到滿洲,隻需要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上完全來得及。”杉山元急忙補充道。
“支那很大。皇軍地力量有限,帝國的國力也有限,衫山將軍。這場戰爭要打多長時間?”
“陛下,陸軍省和參謀本部的意見是兩三個月,最多三個月,占領華北以後,支那地抵抗就會崩潰。”杉山元信心十足。
至此裕仁的所有擔心都得到完美的答案,他心滿意足的拿起玉璽。蓋在誒各奉上的增兵請求上。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增兵華北,消息傳出,日本各地民眾了,無數少女捧著捐款箱在街頭向路人請求捐款,三菱工廠的工人宣布自願加班。延長工作時間,各地征兵點前排滿長隊,適齡青年踴躍報名前往中國參戰,後援會,勞軍團入雨後春筍般湧現,似乎勝利就在眼前。
參謀本部宣布從滿洲增調關東軍地第一旅團,第十旅團,朝鮮軍第二十師團,以及相關的戰車、炮兵與飛行團。立刻多頭齊發,進軍中國華北。接受日本支那駐屯軍的指揮,準備參與教訓中國的作戰。
日本的戰爭機器開動了。中國地戰爭機器卻停下來了。就在日本天皇裕仁在增兵令上蓋上玉璽的當天,宋哲元從山東啟程回北平。十六日抵達北平,北平濃烈的戰爭氣氛讓他很不舒服。火車站附近架滿工事,城牆上堆滿沙包,士兵在大街小巷巡邏,青年學生紛紛進入軍營慰問。
“這是做什麼,亂糟糟的,成什麼樣子!”宋哲元回到同仁堂軍部,把軍帽往桌上一摔就罵道。
秦德純和參謀長張樾亭楞了下,宋哲元下車時神情就不對,他們都猜測是不是對目前的防禦部署不滿,沒想到他是對北平的抗戰氣氛不滿。
“紹文,不是已經與日本人談妥了嗎,怎麼他們還在宣傳戰爭?這不是火上澆油嗎?”宋哲元鬆開軍裝的紐扣,走到風扇前,讓灼熱的風狂吹在身上。
宋哲元所說的與日本人談妥了,是指十一日秦德純與日本鬆井特務機關長談妥地條件,雙方達成三條協議:一、對於事件表示遺憾,並且約束部下不再發生類似事件。二、盧溝橋附近陣地改由保安隊接防。三、徹底取締抗日團體。
“軍長,協定雖然達成,但前線的局勢依然不容小窺,”秦德純輕輕歎口氣,這幾年他一直擔負與日本人周旋地使命,受夠了日本人的氣,也對日本人有更多地了解,盧溝橋事變一起,他就感到此事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參謀部擬定了兩個作戰設想,請軍長定奪。”
張樾亭拿出兩份作戰計劃送到宋哲元麵前,宋哲元沒有接,他示意張樾亭把文件放在桌上,張樾亭把文件放在宋哲元地辦公桌上,順手拿鎮紙壓在上麵。
“打,打,就知道打,”宋哲元有些生氣了:“這麼多年了,我們二十九軍走到今天容易嗎?民國十九年中原大戰,全軍崩潰,我們縮在晉南,要吃沒吃,要穿沒穿,到今天,我們有兩省兩市,全軍十餘萬人,容易嗎!”
“軍長,”秦德純大驚,宋哲元的態度顯然是不想打,可這是他說了能算地嗎:“日本人已經宣布增兵華北,我們必須做好準備,再說蔣委員長的電報你也收到了,他也要求我們做好的打的準備,警惕日本人的緩兵之計。”
“哼,蔣委員長,”宋哲元從鼻孔裡輕輕哼出一聲輕蔑:“紹文,你怎麼就不明白呢?我們是在日本人和蔣介石的夾縫中生存,這仗打起來,無論勝敗,我們都完了。敗了自不待言,勝了呢?中央軍必然進駐平津,我們也完了。所以不能打隻能談,伸手還不打笑臉人呢,隻要我們表現出誠意,日本人就不會開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