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ab″align=”left”
trtd
scriptlanguage="javascript"src="/scripts/read/style13.js"/script
/td/td
“我們很清楚史迪威將軍很想反攻緬甸,收複仰光,”蔣介石走到客廳中間,像是在發表演說一樣:“可是按照我們的戰略,主戰場應該是在國內,東南亞戰場應該是次要戰場,主要兵力應該集中在主戰場,這是起碼的常識。.com
可史迪威將軍卻置之不顧,一定要反攻仰光,好吧,我同意反攻仰光,為此擴充了遠征軍,並新調去兩個軍,將遠征軍擴編為四十萬人,據我所知,緬甸的日軍僅僅八萬餘人,其中主力七萬人麵對我軍。
緬印邊境僅僅萬餘人,相反英軍呢,有五個師,十四萬之眾,可卻龜縮防守,沒有絲毫進取心。可史迪威將軍卻視而不見,隻知道頻頻指責我軍,將原本應該用於我軍的物資轉給了英軍。威爾基先生,你恐怕不知道吧,我給史迪威調去的二十萬兵力,到現在為止,大部分部隊還沒有炮兵,也沒有坦克,有些連隊甚至還沒有機槍。如果史迪威誠心反攻仰光,那他就應該誠心裝備部隊,訓練部隊,而不是隻在那抱怨。”
麵對蔣介石的指責,威爾基無言以對,隻好拿眼色盯布雷恩,布雷恩心裡苦笑,在這件事上,他認為史迪威操之過急。鄂北戰役開始後,勝利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史迪威的心裡也就越來越急。為了逼迫蔣介石同意儘快在緬甸展開反攻,他不惜動用手中權力,以削減美援物資和武裝十八集團軍相威脅,這無疑激化了與蔣介石的矛盾。
“委員長,史迪威將軍正全力以赴訓練遠征軍。”布雷恩的回答有些軟弱無力。
“希望如此。”宋美齡含笑衝他點點頭,不過話裡的含義卻遠沒有這麼輕鬆。
正當威爾基準備告辭的時候,林蔚又掀起了波瀾:“威爾基先生,鑒於史迪威將軍這樣急於反攻緬甸,我們希望他能專注於東南亞軍事,請羅斯福總統再派一個美國將軍來擔任中國戰區的參謀長。”
空氣頓時有一絲火藥味,威爾基完全沒有想到,中國方麵雖然說得委婉,但含義很明確,我們希望史迪威離開。他們如此快的便提出更換人選,這也讓他意識到史迪威和蔣介石的關係已經完全破裂了。
對於史迪威,蔣介石已經忍無可忍,在前世,看在美援物資的基礎上,他忍下來了,可現在,他不想忍了,當史迪威提出武裝十八集團軍和新四軍時,當他把原本屬於中國的物資轉交給英國人時,蔣介石便決定趕走他,正好鄂北戰役勝利,為他提供了一枚重要砝碼。
“我會把委員長的意思向總統報告。”威爾基不痛不癢的答道,然後他不想就這樣屈服,於是又開口道:“總統很關心貴國國內的情況,總統很想知道,貴國國內的政治狀況,特彆是與gcd的關係。”
蔣介石淡淡一笑,返回自己的座位,坐在一遍很長時間沒開口的陳布雷說:“非常感謝羅斯福總統的關心,我們國內的情況很好,各地均在實行社會改革,湖南廣東陝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蘇,都在大張旗鼓的推進社會改革,委員長除了領導戰爭外,還在領導一場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