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比他精明多多、能力強大的朱棣如果早就蓄謀造反,準備奪侄子的寶座了,他還會沉不住氣,在朱允炆麵前說出不遜的話來嗎?他已經準備充份了?他根本不怕朱允炆的大軍?他生怕朱允炆不知道他要造反?那他後來又何必裝瘋賣傻的那般狼狽?
夏潯學過犯罪心理學,他認為朱棣正是對老爹把皇位傳給了朱允炆心生不滿卻並無反心,才用那樣憤懣的語氣來發泄自己的不滿。這就和林楊當鋪的林北夏林掌櫃見到他的時候按捺不住冷嘲熱諷其實是同樣的心理,如果他真的有所圖謀,反而不會如此了。
再想想朱允炆逼死一個皇叔全家,流放四個皇叔全家,這五個皇叔乖乖聽憑擺布,他卻全無一點憐憫,偏偏燕王造反了,他的孝心來了,他的親情萌動了,他熱淚盈眶地拉著統兵大將的手諄諄囑咐:“勿傷朕叔!”這他娘的騙鬼呢?
他這麼乾不過就是動搖朱棣造反的決心,告訴朱老四:“放下刀吧,彆反抗了,我根本不想殺你。”同時又是在安撫其他的王爺:“千萬彆跟著他一齊造反,你看我對他都沒有殺心,哪會把你們當成眼中釘呢?”
事實上戰場上刀槍無眼,朱棣多少次死裡逃生,都是他自己拚出來的,靠他手下的兵將救出來的,大將張玉就是為了救他力竭戰死,他的二兒子朱高煦就是因為浴血廝殺,數次救父,朱棣才為之感動,起了造反成功後立二兒子做繼承人的想法。
鐵鉉在濟南搞假投降,暗設機關,差點砸死朱棣,朱允炆聽說後先是歡喜不勝,緊接著就升鐵鉉的官,然後就對著齊泰、黃子澄幾個人扼腕歎息朱老四命大,這就是他的“勿傷朕叔?”他自己蠢就以為彆人也跟他一樣蠢,哪個傻蛋會相信這麼幼稚的政治秀?
所以夏潯想要尋條出路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朱棣。不止是因為朱允炆虛偽,而且因為他蠢得不可救藥了。朱元璋真沒給他留下能乾的文臣武將麼?楊溥、楊士奇、楊榮、夏原吉、金幼孜、王偁、解縉、黃淮、蹇義、夏原吉……統統都是在朱棣手裡才煥發了政治生命,朱允炆信任提拔的是些什麼人?幾個隻會誇誇其談的書呆子,他自己識人不明,怨得誰來?
再說武將,總有人說朱元璋把虎將功臣殺光了,可那些功臣權貴集團如果還在,他們就一定忠於建文?這純粹是把曆史、政治當童話看了。建文帝乾的就是削藩、削弱武將地位,建立秀才政府。
如果那些強大的開國功臣集團存在,皇室紛爭一起,他們必然會在其中尋找機會最大限度的擴展自己的利益。這種狀態一旦出現,大明帝國就會步上兩晉、南北朝的後塵!明帝國將成為一個短命的帝國。就算不會這麼悲觀,北元還未曾經過朱棣五掃漠北、實力猶在,西方的貼木兒大帝虎視眈眈,朱允炆領著一幫廢物草包抑武揚文,恐怕大明也要二代而終了。
那些功臣固然集團不存在了,不代表他們手下的那些善戰的武將都不存在了,四年靖難之戰中,朱棣多少次死裡逃生,打敗他的可有不少能征善戰的明軍將領,朱允炆重用的是誰呢?他大表哥李景隆!大明頭號大草包。讓一頭豬去統領一群獅虎,那獅虎還能發揮出他們的能力?
最可笑的是他削藩之心已經天下皆知了,他派去守衛金陵的卻是一位藩王----穀王朱橞,他讀聖賢書真是讀的傻掉了,真以為他龍袍一穿,想殺誰想宰誰人家都得心甘情願來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了,這種情況下朱橞打開城門放朱棣入城,還有什麼稀奇的呢?
最後他以皇帝的正統身份,掌握四海之地,百萬雄兵,居然敗在了憑著八百人起家,隻有北平一地的朱棣手中,這樣的廢物於國於民有何益處?正是出於這些考慮,夏潯的心中才開始傾向於朱棣。
但是自從他得到了楊旭這個身份,他的想法開始有了轉變,朱家叔侄爭江山,關他什麼事?既然他心中也認定了的適合統治這江山的就是朱棣,而曆史上也恰恰是朱棣做了皇帝,那麼他又何必出生入死去做一個前途未卜的炮灰?老老實實做他的富家翁,等著江山易主也就是了。
可是萬萬沒想到他想見朱棣時,費儘千辛萬苦,也沒走到北平。他不想見朱棣時,拚死掙紮,逃亡了一夜,最後……他還是進了燕王府……
車子吱吱呀呀地駛向燕王府,這輛特殊的囚車吸引了北平市民的注意。拜托北平白蓮教的人幫忙尋找了兩天,依然沒有楊旭二人下落的彭梓祺正百無聊賴地在街市間閒逛,忽然看見一行車馬走過街市,她隨意望了一眼,沒有在意地走過去了。
走出兩步,她忽然站住了腳步,想了想覺得不對勁兒,霍地扭頭再度看去,不由驚愕地張大了眼睛,雖然在囚車裡關了兩天,精神有些萎靡,可夏潯的模樣她還是一樣就認了出來。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眾裡尋他千百度的那個人,竟然以這樣一副形象出現在她的麵前,彭梓祺有心想叫,又馬上警醒地閉上了嘴。
“這個家夥,又惹什麼麻煩了?”一邊想著,她的雙腳已悄悄地隨著那行車輛向前移動起來。
燕王府就是大元的皇宮,同後來的故宮還有著相當大的差距,不過此時已經頗具規模了,一進王府,囚車就被押著沿著側向甬道向遠處走去,兩側高牆,隻能看見頭頂一角灰蒙蒙的天空,夏潯忽然有種感覺:進監獄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