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徐圖後計
聚賢樓上,酒是美酒,菜是好菜,好歌好曲,人嘛,自然都是貴人。
除了朱高煦和宴客的主人駙馬梅殷,受邀的客人還有李景隆和他的兄弟李增枝,南康駙馬胡觀、順昌伯王佐。
朱高煦很開心,十八歲的朱高煦長得魁梧彪悍,已經不下於成年壯漢,四年的戎馬生涯,血與火的洗煉,讓他在彪悍之餘,也多了幾分肅殺的威嚴。
在座的都是他的長輩,不過揖讓一番之後,卻讓他坐了主位,這讓朱高煦心中更是歡喜。不過他很快就敏銳地發覺,今日這些人宴請他,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再過兩天,母後和皇兄、皇弟就要到金陵了,冊後大典正在熱熱鬨鬨的籌備當中,靖難四年,朱高煦一直隨父皇在外征戰,和母親、兄弟聚少離多,眼看就要一家人團聚,他也非常歡喜,不過這種歡樂的心情很快就被眼前這幾個麵目可憎的皇親國戚給打消了。
他們旁敲側擊的,都在詢問他的皇兄朱高熾性情脾氣如何,有什麼喜好,顯見是在為交接皇兄,饋贈禮物做準備。
“原來,他們不是請我吃酒,隻是想要討好我的皇兄,向我這個知情人打聽皇兄的情況!”
一俟弄明白了眾人的心意,朱高煦便怏怏不快起來。原本滔滔不絕的他,很快沉默下來,隻是悶頭喝酒。
“靖難四年,與父皇一同出生入死的,是我!數次率兵救父皇與險境的,也是我!可是這天下,早晚卻是皇兄的……”
朱高煦越想越鬱悶,記得有一次,父皇兵臨絕境,是他率兵奮勇廝殺,救出了父皇,當時父皇曾輕拍他的後背,對他說:“高熾身子癡肥,體弱多病,你雖是次子,要替為父多多分擔!”
言猶在耳啊,可是皇兄迄今依舊活的好好的,而且還有了兒子。原先,就算皇兄做了太子也不怕,父皇正當壯年,看皇兄虛胖多病的模樣,恐怕還要走在父皇前麵。可是……皇兄已經有了兒子,皇後既立,皇太子之位也不會久懸,一旦皇兄成為太子,就算早逝,皇位也是侄兒的,我朱高煦……”
“二殿下!”
梅殷冷眼旁觀,看到朱高煦苦悶的表情,便舉起杯來,笑吟吟地道:“皇上靖難四年間,小王爺追隨皇上左右,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頗有今上勇武之風。我早聽靖難功臣們提起過殿下數度救駕的勇武事跡,皇上潛邸功臣之中,無論文武,對殿下莫不欽佩敬服。我梅殷也是帶過兵的人,最欽佩的就是殿下這樣萬人敵的勇將,殿下,臣敬你一杯。”
“駙馬客氣了,小王隻是一介武夫,算不得甚麼。皇兄鎮守北平,武有抵擋朝廷數十萬大軍之功,文能在一團糜爛間把北平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在最艱難的情況下,始終保障了父皇十餘萬大軍的輜重糧草,小王衝鋒陷陣的些許功勞,算得了甚麼?”
李景隆一聽有點不自然了,要知道當初兵困北平的正是他,梅殷和朱高煦一唱一和的,雖然不是在說他,總是有些慚愧,連忙也舉杯道:“噯!殿下此言差矣,北平乃元大都故地,城高牆厚,堅不可摧,隻要想守,自然守得。想那濟南遠不及北平城之堅險,以皇上之龍威,還不是困城三月,無功而返?
真正難處,正在於戰場廝守,再說,殿下隻是沒有機會治理政事罷了,如果可能,安知殿下不會比大殿下更勝一籌?嗬嗬,當然,這些事也就是說說罷了,總之,皇上靖難之初,殿下才十四歲,以十四歲的年齡,自領一軍,東征西殺,這樣的名將,除了十三為相的甘羅,我李景隆還想不出古往今來,誰能比得上。殿下與甘羅一文一武,足以輝耀千古了。”
順昌伯王佐原是軍中一個都督,一聽這話頻頻點頭,說道:“曹國公這話說的對,老朽軍中許多袍澤,無人不知殿下英名。眼看著皇後娘娘和大殿下、三殿下就要到京了,你看,我等為了送些什麼禮物,還要詢問二殿下,還不是因為不熟悉麼。可要說起二殿下您,誰人不知,哪個不曉啊。”
梅殷道:“這話在理。大殿下擅長文治,二殿下精於武功,一文一武,便是皇上的左膀右臂。如今,皇後娘娘馬上就要正式冊立了,而皇太子之位依舊虛懸著,依我看,恐怕皇上也是左右為難,如果能大殿下的文、二殿下的武合而為一,那才遂了皇上心意,嗬嗬……”
朱高煦聽得心中一動,忽如撥雲見日,心中透了一絲亮。
“對啊!皇兄馬上就要到京了,為什麼不同時冊立皇太子,莫非……?我陪著父皇,四年出生入死,父皇一定是喜歡我多些的。武將們,肯定是更加信服於我,這些皇親國戚、勳卿功臣們也不例外,除了我比皇兄出生晚些,哪一樣我不比他強,難道……我就沒有一爭之力麼?”
想到這裡,朱高煦的心突然跳得急驟起來……
※※※※※※※※※※※※※※※※※※※※※※※※※※※※※※※
還是那間光線昏暗的房子,似乎這裡終年不見天日似的,而那坐在桌後的人,也始終保持著同一個姿勢,仿佛他一直坐在那兒,就像一位苦行的僧人。
他靜靜地聽著對麵的人向他稟報著,刑部大牢裡,周澤文和張安泰自儘、聚賢樓上梅駙馬宴請二殿下,輔國公楊旭去工部研究起建大報恩寺……
等那人說完了,他輕輕地笑了笑,說道:“楊旭,倒是識時務。”
那人道:“是,把二皇子綁在身上,那楊旭投鼠忌器,夠聰明的話,他就得及時收手,要不然一定惹火燒身。老侯爺說,老爺這一計實在高明,咱們的凶險總算是化解了,以後,他就算抓到了梅駙馬的甚麼把柄,想要動什麼手腳,也得思量思量。”
坐在桌後的人輕輕搖了搖頭,微微昂起頭來,一縷光線斜斜地照過來,照在他寬廣而稍帶些皺紋的額頭上:“這不夠,遠遠不夠,如果我們隻是想自保,那當初又何必去招惹他楊旭?他不敢動,我們還是要動的。”
對麵那人吃驚道:“楊旭隻是過張安泰和周澤文,就懷疑到了梅駙馬的身上,這人精明的很。咱們已經引起了他的警覺,眼下還宜有所動作麼?”
“為什麼不能?整一個人,不一定要直接從他身上下手。楊旭不就巧妙地利用了歸德知府那個與咱們毫不相乾的貪官,拔掉了咱們的周澤文和張安泰,還暴露了梅駙馬麼?”
對麵那人遲疑了一下,說道:“老侯爺的意思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眼下正是靖難功臣們氣焰熏天的時候,咱們應該多多隱忍,徐圖後計。他說,還請老爺顧全大局……”
“放屁!我正是為了大局,不然為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