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裡檔次最高的酒樓,就是洪武皇帝下旨敕建的十六樓,這十六座酒樓,俱都是高基重簷,金碧輝煌,店中大多有當下著名的書法家或當世名士才子題寫的匾額、詩作。十六樓中,來賓樓和重譯樓是住在會同館的外國使節們最喜歡的去處。
此刻就有三人慢條斯理地進了來賓樓。他們是常駐金陵的三位朝鮮使節,冠服完全仿效的大明,除了沒有補子,其餘完全相同,再加上長相也是一般,又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話,要不是這酒樓的小二是認得他們的,都未必能把他們認成外國人。
他們是這裡的常客,一到這兒,小二自然將他們迎進了慣去的雅間,這裡有最好的歌女、舞姬,還有shi酒的jiao娘,不過三個人都沒有叫女人陪shi,隻要了幾樣淺淡的小菜,一壇美酒,打發了小二出去,一邊聽著隔壁廂傳來的絲樂歌聲,一邊聊天。
正使李唯清道:“前些時日,聽說皇帝遠征安南,安南人束手就戮,無有敵之者,怎麼英國公剛剛回朝,便又起了叛亂。如今皇帝必然再度興兵,你們以為,這一仗會如何?”
副使韓奕道:“安南不過是再嘗一敗罷了,以大明武力之強,伐此小國,安能不勝?”
副使李詠亮撚須道:“安南之敗,自無異議。但是,安南蠻荒之地,蠻人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皇帝能敗之,卻不能使之服。以我看來,安南人今日敗、明日降、後日再反。周而複始,皇帝泥足深陷,大明軍隊將疲於奔命了。昔日大隋富強,未較今日為弱,三伐高麗,伐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隋煬帝不以侵占為目的。尚且落得那般結果,何況今上yu納安南為內郡呢?”
李唯清和韓奕聽了,都幸災樂禍地笑了起來。
朝鮮在諸國之中對大明是最恭謹的,這是因為他們距大明最近,而大明的國力又太強大,不得不予恭馴,倒不是他們骨子裡就願意做奴才。一方麵,他們仰慕中原文明。處處效仿,以學漢字穿漢服為榮,但是骨子裡的自卑,再加上中原王朝對他們一向如奴婢般的役使,又使他們對大明深懷敵意。
比如朱棣循元朝時規矩,向朝鮮索要處子、閹人,以充作宮女和內shi。雖然旨意上隻說要幾個人。但是下麵辦事的人自然不敢隻依字麵上的意思去辦。明使到了朝鮮,便勒令朝鮮國王禁全國婚嫁,興師動眾,分遣各道巡察司與大小守令品官、鄉吏,—日兩班輪番挑選,如有姿se,一概選擇。最後送到都城再由明使選擇,被選者的父母哭聲載道,如同送葬。
又比如前兩年朱棣下令朝鮮進貢年少的太監。旨意上沒說要多少,朝鮮國王詢問明使,明使開口就是“三四百吧!”朝鮮國王無奈道:“此物無種,豈可多的?”牢sao雖然發了,還是得硬著頭皮去完成任務。同時,這些去朝鮮宣旨的使臣有那品行高尚、十分自律的,卻也不乏趁機作威作福。索要諸般好處的,甚至稍不如意,鞭笞朝鮮官員,真把他們當了奴隸一般,這些自然引得朝鮮許多人極度不滿。
這個李詠亮是個老外交了。當年太祖時候,他就是駐大明使節。第一次上朝見駕的時候。李詠亮戰戰兢兢,見了那臥虎似的朱元璋,駭得chun白臉青,簌簌發抖。老朱大怒,嫌他跪姿不正,屁股歪了,叫人把他拖下去打了個屁股開花,在館驛裡趴著養了兩個多月,差點兒一命嗚呼。
因此這時見大明被那偏居一隅的安南小國纏得頭疼,份外的幸災樂禍。當然,如果這時眼前有一個明人在,他們是絕不敢lu出這般言論和神態的,必定會義憤填膺,表現的比明人還要忠君愛國。
三人笑了一陣,李唯清蹙眉道:“不過,太祖在時,曾將安南列為不征之國,告誡當時的建文太孫不可‘倚富強、要戰功’,要‘不治治夷狄’,而當今皇帝好大喜功,反其道而行之,四夷小國稍有拂逆,即行兵弋,實在令人憂慮。今日我等坐視安南笑話,來日我國若稍有失禮,天子興師問罪,奈何?”
韓奕和李詠亮聽了都麵有戚戚,頗有點兔死狐悲的感覺。
沉吟半晌,韓奕才道:“我以為,此事亦當稟明大王。對皇帝陛下,我國當以至誠事之,畢恭畢敬,不可拂逆,俯首低眉,以求保全。然則,還該固城壘、蓄糧餉、練兵馬,以防不測!”
李詠亮連聲道:“是極,是極!”
李唯清撫須思忖片刻,重重一點頭,說道:“嗯,二位大人所言有理,今日回去,我便修書一封,回報大王!”
※※※※※※※※※※※※※※※※※※※※※※※※※※※※
三位朝鮮使節因為大明對安南如獅子搏兔一般的威勢而忐忑商議的時候,隔壁房中正在歌舞不休。
隔壁這間大型雅間裡,此刻有幾位大人,正在欣賞歌舞,言談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