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擴張
市委書記王薄最近的行政奔走,倒是讓他獲得了一個“親民書記”的名聲,雖然說社會上褒貶不一,一來覺得他是作秀,先是在星海廣場發表電視講話,又是各路出動,到處調研視察,講話談心,電視台也都跟後麵天天追著,在電視上頻繁出現,都快比得上娛樂台的那些明星出鏡率了,當然,那些明星在任何地方都家喻戶曉,而王薄隻是在夏海這一個城市人儘皆知。
二來,也引得很多的褒揚,有人評說比其上一個常年見不到人的市委書記劉嵐,王薄此舉已經讓公眾們對他信任度急促攀升了,書記熱線,人民群眾信訪室的相繼開通,更讓人打心底裡感覺到其親民,為民,務實的執政形象。
對於這一切,給予蘇燦家最大的好處就在於王薄那調研走訪時不經意的一次“照顧”,這讓周圍那些機關頭腦,乃至於下來研究錄像的夏海大大小小官員,都對這個夏海文化用品店記憶猶新。
市定點采購單位,又在很多人腦袋裡記得清晰,機關單位裡最近不是缺什麼些紙筆嗎,小頭還是按照平時的地點拿,大頭就專程讓夏海文具店送,要對市明星個體工商戶進行有力的扶持嘛。
夏海文具批發市場幾乎沒有人不認識曾珂的,幾家曾珂在那裡定點拿貨的老板,這下都牛氣起來了,和彆人談到貨源價格的問題上,都說知道政府外那家夏海文具店吧,他們老板曾姐都是在我這裡拿貨的!也是唯一享受我內部價的,你要能達到那進貨量,我總體價格也可以給你壓一個台階下來!
店裡麵的生意立刻又上了一個台階,雖說日營業額沒有多大的變化,不過各單位簽單的貨品,數量卻是越來越多起來,蘇理成做了一個統計,就這條政府街來說,就有超過百分之三十的單位從他們店鋪裡購買貨品,簽單結算從一月一結,季度一結,半年一結不等。
從前還有年結,不過一年一結這個時間的確相隔得太長了,很多時候都極為不方便,於是就改為半年一結,改製的時候很有幾個單位陰陽怪氣的,言語中說是要真改為半年或者季度一結的話他們還真不打算在蘇燦家的店開單子了,曾珂也沒和他們過於糾纏,對於答應新結算計劃的繼續供貨,而其他揚言不在他們店鋪拿貨的就聽之任之吧。
年結的方式的確不太方便,有些單位的供貨少,資金回收的時間就長,這些資金長期得不到回收閒置著,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通過這種月結,季結,半年結算的方式,操作處理上麵也更靈活許多。
再加上夏海文具店口碑獨特的好,這麼一來,立刻就火了起來,以前招投標一年規定政府企事業單位一年要在這裡投入20萬的購物預算,然而現在看來,今年內各企事業單位加起來的供貨總值,就可達到或者超過100萬。
無形之中,蘇燦一家的文具店或多或少的搶走了其他三家定點采購單位的份額。這就是一塊份額有限的蛋糕,這也就是競爭,如果不夠強勢,最終也隻能夠落得被淘汰的命運。
當然,這些隻是預測中的數據,要知道是否能夠達到這個理論值,還要看整個一年內的運作才能夠得出結論。
不過最近看到父母起的比平時更加的早了,都是一臉的興奮和衝勁,想必他們也明白,這個簽單的份額,幾乎已經橫掃了夏海市政府企事業單位極大的市場,登陸和占領了許多的製高點。
相比起大半年前還在單位裡起早貪黑,迷茫著的未來,擔心著明天一家柴米油鹽的情況,現在他們已經站在了更高的地方,考慮的再也不是這個月單位裡的績效如何,能夠獲得多少加班費或者用餐補助之類。
家庭會議上麵,就這個問題一家人進行了討論,父母對目前的情況很是滿意,相反蘇燦將一張夏海市的城市地圖鋪開在桌子上,兩老麵麵相覷也不知道蘇燦想乾什麼。
“爸,媽你們認為你們掌握了夏海市文具的多大市場?”蘇燦說這句話的時候,目光閃爍不定。
母親想了想,搖了搖頭,父親蘇理成倒是滿足蘇燦這種稚嫩語氣中成熟的行事說話方式,就想了想,“不說多了,百分之十總有”就看想曾珂,征詢著說,“中國人民銀行的那個王姐,也在我們這裡簽單供貨了,現在市裡好多企事業單位,他們的科室都是從我們這裡調貨的”
曾珂也點點頭,“不過呢大多數需求也不大,一個月能來一次就不錯了,也就一兩百,兩三百的東西,有些地方需求就大,一個月來好幾趟,一次幾千,當然,要是由學校在我們這裡訂貨當然不錯羅!不過那些學校的本子類供應都是和印刷廠簽了合同的,我們也插手不進去。能夠有現在這個份額,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蘇燦笑了笑,“10%,老爸老媽你們真讓我驕傲,這個數目差不多也是極限了!要再擴展出去,費時費力不說,收效必定很微小,也沒多大意思。”
聽到兒子的誇獎,兩老竟然也有些尤為自豪,蘇燦又說,“那麼你們算一算,光靠零售的話,一年下來我們營業額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