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剛準備繼續開口,楊漣卻隱晦的踢了他一腳,隨即搶先開口道:
“數百萬畝耕地牽扯太廣,具體的事宜、還需要等淮北大饑桉後上奏朝廷,由六部、內閣、六科共同商討才行。”
“隻是眼下為了幫助百姓恢複生活,就暫時先交給禦馬監幫忙管理一下。”
楊漣打了一個圓場,而左光鬥被踢一腳,知道是自己的好友不想自己開口打岔,故此默不作聲,而陸文昭見狀則是點了點頭,隨後開啟新的話題道:
“這些關押在天牢之中的人,我會叫手下人去審訊的。”
“不過這淮北大饑的桉子,是否還要繼續下去?”
“自然!”左光鬥忍不住開口了。
雖然都是東林黨人,但左光鬥和楊漣一樣,都是富農階級出生,連小地主都算不上。
他們想要減田賦是因為他們知道百姓確實受不了田賦和各種加派了。
而其他東林黨人想著減田賦,是因為不想交稅,因此田賦減了,才能讓他們身上的負擔變輕。
但減了田賦後,田賦那塊的稅收就需要用彆的東西來填補,而這個東西便是雜項。
事實上、古代王朝農民負擔大頭從來不在正稅上,特彆是明朝。
如果隻看明朝的稅率,再和歐洲那動不動三四成甚至一半的稅率比,那大明是大大的仁政。
但實際上、明朝農民除了稅收和地租,還要負擔徭役。
尤其是徭役、這是動輒幾個月讓農民自帶乾糧的義務勞動,一旦誤了農時那負擔就會陡然加重。
徭役是最大的負擔,而第二大的負擔便是比三十賦一的田賦正稅高幾倍的“耗”,還有各路官員迎來送往的攤派。
可即便到了這裡,哪怕一畝耕地畝產兩石,大約三百二十斤不到的糧食,再去殼收獲就隻有兩百斤不到,而田賦正稅加火耗也不過二十幾斤糧食罷了,農民還能勉強活下去。
真正讓農民活不下去的問題之各種雜七雜八的雜項。
比如出去趕集遇到關卡,需要繳納榷關稅,另外還有水腳錢,車腳錢,口食錢,還有庫子錢,蒲簍錢,竹簍錢,沿江神佛錢等,各種各樣,五花八門。
甚至還有官鹽專賣價格極其高昂,這也是變相收稅。
東林黨內部、如眼下大部分都是富農和中小地主階級。
因此東林黨主張減輕田賦、減少關卡的榷關稅,實際上是為了他們自己,而農民受利不過是附帶的罷了。
如左光鬥、楊漣、袁可立這種人在東林黨內部是少數的,也正因為是少數人,他們想要推行新政幾乎不可能。
左光鬥說“自然”,便是要憑著淮北大饑這一桉,把勢力最大、最富裕的浙宣昆齊四黨直接打倒,剩下的楚黨找機會再慢慢收拾。
隻要借助淮北大饑這一桉、配合皇帝修改的京察,他們甚至可以在這一次京察中,就將四黨重傷。
到時候缺額就用東林的官員補上,哪怕上來的人並不清廉,但是隻要支持他們的政治主張就足夠了。
左光鬥和楊漣都是這麼想的、而曆史上他們也是那麼做的。
結果很悲劇的就是、本著打不過你我就加入你的原則,一群鄉黨湧入東林黨,加上東林黨京察提拔的大部分官員也是嘴炮,最後就是天啟厭煩了。
沒了皇帝的支持,東林黨就隻有垮台這一個結局。
眼下仗著皇權站在自己這一邊,左光鬥要做的就是利用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的身份,用淮北大饑拋磚引玉,把江南徹查一遍!
對此、陸文昭是不會有意見的,甚至他恨不得這些文官狗咬狗狠一點。
因此他將目光放到了楊漣的身上,想知道楊漣會怎麼說。
在他的注視下,楊漣沉吟許久,隨後才開口道:
“依我看、桉子還是要繼續查下去的,隻是能查多少,全看陸同知你了。”
“楊都給事中請放心,這件事包在我身上,淮北大饑有關的人,我會一個不漏的全找出來。”
陸文昭可不會放過這個邀功的機會,不過邀功的對象不是楊漣,而是朱由檢和朱由校。
查出多少官,就能抄多少家。
糧食暫時不提、單單田畝和銀兩就能討上麵那兩位的歡心。
“既然如此、那麼陸同知先派人去南邊查查吧,北麵可以交給我們。”
楊漣開口,而左光鬥也點了點頭,倒是陸文昭微微眯了眯眼,猶豫再三後才點頭起身,行禮之後便退了出去。
不過在陸文昭退出去後,左光鬥便皺眉道:
“文孺、你知道你將這所有官員牽扯的田地都暫時交由禦馬監管理,是一件多麼大的事情嗎?”
“這事情傳回京城、不管是鄉黨還是清流,都將彈劾於你!”
“這是萬歲的旨意,與老夫無關。”楊漣捋了捋胡須,似乎真的如他說的一樣。
“你莫不是以為,憑一句萬歲旨意,就能將事情掩蓋過去?”左光鬥怒其不爭的起身,在正廳左右渡步,著急的教訓道:
“這些田地若是給禦馬監,那麼無疑就是給你攬上禍事。”
“是禍事,但卻不是我們的禍事!”楊漣皺眉回應,並解釋道:
“把淮安和徐州的富戶耕地給禦馬監,便是在南直隸紮下了一顆釘子。”
“不管萬歲和浙宣昆三黨關係之後變化如何,都不可能如神宗皇帝和沉一貫時和洽!”
“就為了埋下一顆釘子,就把這數百萬畝耕地暫時交給禦馬監管?”左光鬥上前質問楊漣,而楊漣卻也道:
“陸文昭已經轉達了五殿下的意思,那便是這數百萬畝耕地與普通民田並無不同,照樣需要繳納田賦和遼響!”
“可一旦萬歲日後後悔,我們便悔之晚矣!”左光鬥痛心疾首,恨不得捶胸頓足。
“如今的局麵,沒有什麼好的選擇。”楊漣冷臉回應,而左光鬥見狀,隻能歎氣道:
“希望五殿下能言行一致吧……”
“自然……”楊漣聽到這話、點頭的同時,眼神也不由暗然了起來。
他從左光鬥和自己的吵鬨中就聽明白了,便是摯友,也會有政見不和的時候,那麼黨派內部呢?
他遲疑了,而在他遲疑的時候,陸文昭卻帶著好消息開始命人前往江南調查。
前往調查的人、首當其衝的便是在淮北一桉中立下大功的沉煉。
被他升為錦衣衛南鎮撫司百戶官,領一百人前往南直隸調查與淮北一桉有瓜葛的所有人。
隻要邳州這邊顧大章抵達審訊,之後陸文昭就會把被定罪人的名單送給沉煉,而他也能開始進一步的撈魚了。
江南之魚肥美,便是隻撈得一網,也足夠朝廷飽食數月……
他陸文昭要做的,就是在東林黨這條船上坐到對岸,並在坐船的同時捕撈大魚,最後將大魚交給對岸的那兩位貴人。
與此同時、在他謀劃捕撈大魚的時候,浙江省紹興府的海岸線上,一支雄赳赳的人馬正在操練。
他們人數眾多,遠遠望去、烏泱泱的一片,雖然個頭比不得北兵,但是眼神之中的悍勇卻已經磨煉了出來。
這是三代戚家軍,也是戚家第三代子弟戚元輔所練的兵馬。
此時的戚元輔意氣風發的穿著山文甲,站在海灘邊上,看著圍繞海灘訓練的戚家軍,心中一股豪氣橫生,恨不得對著大海放聲大吼。
多少年了、他們戚家在大明文臣眼皮子底下低調了多少年,如今終於揚眉吐氣了。
“將軍,京城那邊的來信。”
這時、忽然一名參將遞上來了一封上好紙張的書信,聞言的戚元輔接過了書信,連忙打開。
這書信來自皇宮,上麵是皇帝的命令,隻不過比起之前的命令,有了些許的改變。
“我們還剩下多少銀子?”
忽然、戚元輔對參將詢問,而參將聞言後,將目光放到了旁邊的謀士上,這名謀士聞言,連忙作輯道:
“還剩四萬五千三百二十六兩七錢。”
“就隻有這麼點了?”戚元輔微微皺眉,在心中歎了一口氣。
他此次南下、遭受到的刁難可不少。
皇帝當初叫南直隸和浙江調加派銀五十萬兩給他練兵,但南直隸兵部和浙江隻給了他十萬兩,剩下的四十萬兩銀子,不管怎麼說就是不給。
沒有辦法、他隻能硬著頭皮,將家中最後的田地也給賣了,最後湊到了十四萬五千餘兩銀子。
好不容易帶著銀子來到浙江,卻不想浙江官員為難於他,處處阻礙他招兵。
還好因為浙江有大量隱匿人口,而又沒有耕地和這麼多城池工作給他們,因此戚元輔用在浙一兩三錢一月的軍餉一點點的招募到了人。
他本想慢慢招募人馬,然後老老實實練兵幾個月,等軍中餉銀快用完了再叫南直隸兵部和戶部、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將剩下的四十萬兩銀子運來。
結果沒過兩天,皇帝的旨意下來了,直接讓他練兵練好之後帶兵前往南京、揚州將加派銀、秋稅、來年夏稅紛紛押送順天。
當時他還高興、想著有了皇帝的旨意,再也沒有人敢攔著他了,因此加快了招兵的速度,在前幾天就將八千人招募滿員。
本來想著再練兵一個月,但是眼下這份信打亂了他的計劃。
他必須提前將這支還沒有訓練好的兵馬帶往南直隸了,不過這一次並不是上戰場,他也不怕。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銀子不夠,在發了開拔銀後,還能不能請到足夠多的民夫。
“罷了、就算銀子不夠,到了南京也就夠了!”
想到這裡、戚元輔一咬牙,直接下令道:
“傳令全軍,今日操演完畢後各領五兩開拔銀,允許士卒歸家三日,將領需在三日內準備一切行軍所需,十一月十八點卯,大軍開拔北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