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轉!”
大雪停止,半個月的時間冉冉而過……
距離朱由校交代檢閱兵馬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半個月,而半個月的時間裡,滿桂按照朱由檢的編練法老實訓練大軍。
那文冊上、朱由檢將一切可以預料到的東西都預料到了。
不管是左右不分係彩帶,還是同手同腳綁腿等等,他都想到了。
因此、滿桂和孫應元的練兵,出乎預料的順利。
或許是因為正步走這種存在,對於需要精通戰陣的士卒來說太簡單了,因此當半個月的時間過去,朱由檢來視察時,七衛一營幾乎煥然一新。
倒不是說士卒變得多麼強悍了,隻是他們的精氣神有些改變了,稍微精神了一些,注意力十分集中。
這樣的變化,雖然對於上了戰場後作用並不是很大,但在平日的紀律約束,行軍趕路上,可以減輕領兵者的煩惱。
不過、看著看著,朱由檢就發現了不對勁,對滿桂和孫應元詢問道:
“眼下有多少兵馬了?”
“回殿下、目前燕山大營一共6743人,多招募了3,再多招募167人,就滿足新四衛一營的人數了。”
滿桂一開口,也讓朱由檢心中一沉。
雖然他是按照好皇兄的意思多招募的兵馬,但這麼多兵馬、到時候一定會露餡,並且每日的軍營用度也會變多。
“承恩、眼下軍營用度多少?”朱由檢看向了王承恩,而王承恩如數珍饈的回道:
“眼下軍營每個月的用度在四萬八千兩左右,先前禦馬監尚有7萬400兩銀子。”
“臘月一整月中,修葺慶陵花費36萬430兩,軍營用度3801兩,燕山所14兩,蜂窩煤窯13000兩,軍械所000兩,火炮所800兩,結餘3萬397兩。”
“不過、南場售出了南運的所有駑馬和羊,北運6萬4300兩銀子,眼下禦馬監銀庫中尚有8萬4697兩銀子。”
說到這裡、王承恩又交代道:
“互市的幾處地方開設了皇店,專門對北虜銷售蜂窩煤。”
“過去一個月裡售出八百餘萬斤,所換取的牲畜,則是匹中等馬,101匹下等馬,91頭牛,1600隻羊……””
“奴婢將下等馬中有資質成為軍馬的選了出來,剩下8匹下等馬,至於耕牛則是按照殿下說的,租借給開荒的佃戶。”
“這些羊和馬如果南運,估計能賣到六七萬兩銀子。”
王承恩的話,讓朱由檢點了點頭道:
“看來這蜂窩煤對於喀喇沁和土默特的北虜是飽和了,估計日後估計在其他部落知道蜂窩煤前,每個月的進賬都在幾百萬斤左右了。”
每個月幾百萬斤,能換到價值十幾倍的耕牛和馬匹,還能賣出六七萬兩的馬羊,也算得上一筆很多的進項了。
彆的先不說、單單這蜂窩煤的貿易,就能讓朱由檢養活禦馬監過半大軍。
至於剩下的那一半,隻有看看南場那邊什麼時候有進展了。
“南場的田地丈量還沒有結束嗎?”朱由檢詢問。
“尚未,據說剛剛丈量完士紳和糧商、貪官的田地,還沒有丈量四衛三所的軍屯田。”王承恩報喜道:
“不過好消息是、目前陸同知和曹提督已經收入了九十三萬的佃戶。”
“這些人大多都是隱戶,眼下都出來了,加上淮安府和徐州黃冊上的人丁,淮安府眼下有0萬880戶,口0萬4040”
“這人口,是黃冊上的近兩倍了,並且有近三分之一都是男丁。”
都是男丁……
聽著這話,朱由檢心頭一沉,因為這也就是代表說,餓死的大多都是女人和小孩、乃至老弱。
回想起淮北大饑的桉件後續,朱由檢低聲詢問道:
“淮北的後續,如何了?”
王承恩知道自家殿下說的是桉件的後續,因此回禮道:
“除了淮安府和徐州的官員、士紳、糧商被斬首、或者流放外,山東和湖廣也牽扯除了大小官員六十二人。”
“南直隸牽扯三十四人,浙江牽扯十七人,不過沒有一人超過正四品……”
不超過正四品,也就是說止步於知府之上。
聽到這個處理,朱由檢輕嗤,十分不屑。
雖然他知道,淮北大饑的妥協,自己是獲利了的,但這並不能讓他減少對這群貪官汙吏的鄙夷。
等燕山所的學子和大營兵馬成型,他總有一天要把這群貪官汙吏全部殺光。
“楊都給事中什麼時候會來?”朱由檢輕聲開口,畢竟雖然東林執掌京察,但眼下楊漣在山東估計也鬨夠了。
山東的貪汙並不嚴重,主要是軍屯田和太仆寺,此外最大的問題是藩王和孔府的土地兼並問題。
這幾個問題,都不是楊漣可以解決的,所有算起來、楊漣估計也沒有幾日,就要回來了。
“據說是正旦節前夜返回,也就是三天後,隨後參加大朝會。”
“對了……”說到這裡、王承恩也對朱由檢作輯道:
“殿下、三日後的大朝會,您也需要參加的……”
“大朝會啊……”聽到這三個字,朱由檢就有些頭疼。
古代朝會有兩種,一為大朝,二為常朝。
常朝就是平時皇帝召見文武官員,處理政務,屬於日常公務性質。
但是大朝會,一般來說一年隻有三次,大部分是在正旦、冬至、以及皇帝生日這三天,屬於禮節慶賀性質。
大朝會這一天,百官是需要穿著朝服的,單這一點,朱由檢就不是很喜歡。
朝服太束縛了,朱由檢還是喜歡穿常服。
不僅如此,大朝會的禮節太過繁瑣了,比起常朝繁瑣百倍。
朱由檢估計、他就算回了京城,也不會去參加大朝會,他寧願在自己的勖勤宮睡懶覺,也不去。
“大朝會的事情再說吧,明日卯時再出發,眼下還是應該多關注一點南場的事情。”
朱由檢說著、隨後在演武校台上來回渡步,看著台下練習的士卒。
不得不說、或許是得到了鍛煉,營養也跟得上,因此朱由檢的個頭長得很快。
剛過十一歲生日沒幾天的他,眼下已經有一米六出頭的身高了。
這個身高,除了在軍中有些矮外,放在日常生活中,也不算矮小了。
朱由檢估計,等他到十六七歲的時候,應該能長到一米八左右的身高,可能會比曆史上的崇禎高上那麼一絲。
想到這裡,朱由檢對旁邊的王承恩繼續交代道:
“對了、叫軍械所做一套我的甲胃,兩個月後估計會用到,重量不用克製。”
“奴婢領命……”對於朱由檢的話,王承恩並不覺得不對勁。
朱由檢的力氣漲的很快,兩個月前的時候,隻能舉起十幾斤的練功石,眼下卻能舉起二十多斤了。
這裡的舉起,是指將練功石舉起超過頭頂五秒。
不僅如此、就簡單的抱練功石來說,朱由檢雙手配合腰腹的力量,也能抱起六十幾斤的練功石了。
這樣的力量,已經比一些十四五歲的人還大了。
照這樣下去,雖然等他及冠後,不可能會有史書上項羽、關羽那樣的勇猛程度,但最少等閒幾個人是近不了他身的。
不過、這一切都得他堅持鍛煉才行。
眼下的他,每天都在後院練習角抵、兵器和弓術。
至於火銃,那玩意在燕山大營的軍械所能自主打造自生銃前,他是不會輕易去嘗試的。
想到這裡、朱由檢對王承恩又問道:“對了、那軍械所的自生火銃,還沒有研究出來嗎?”
“回殿下,目前已經按照殿下的話,鑽了三百管有膛線的銃管,不過燧石擊發火藥的部分還沒有解決。”王承恩解釋道:
“軍械所的工匠試過,目前的擊發不足三成,有的甚至需要擊發四五次才能成功點火。”
“因此、工匠們準備把擊發程度提高到六成,再來找殿下報喜。”
“至於火炮,因為泥模需要陰乾一年才能用,所以最少要來年十月才能開始鑄炮。”
“沒有鑄炮的時間裡,工匠們在想,能不能把燧發的結構搬運到火炮上。”
“他們還能想出這種?”朱由檢有些意外驚喜,他還以為明代工匠腦子很死板。
但現在看來、限製他們的是銀子,而不是思想。
不過很可惜的是,火炮怎麼燧發,這點朱由檢都搞不明白,甚至連曆史上燧發火炮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都不曾知道。
如果工匠們真的能搞定燧發的結構,那麼完全可以將眼下幾分鐘一發的火炮速度,提高到兩分鐘一發,或者一分鐘一發。
對於戰局來說,這是極大的改變,雖然達不到稱霸世界,但足夠讓明軍在守城上具備優勢。
隻是可惜、這條路注定很難,估計沒有個幾年,是很難研究出來了。
不過也好、在無法整合大明的國力之前,這玩意造出來,也是為後金和歐洲人做嫁衣。
“順天府和永平府的衛所,錦衣衛查看的怎麼樣了?”
朱由檢對王承恩詢問,而王承恩也點頭道:
“眼下除了薊鎮還在山海關、永平、石匣營等地有四個營的營兵外,其他地方的衛所基本空無一人,都成了佃戶。”
四個營、也就是一萬兩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