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時間、“轟隆”聲連綿不斷,一戶戶的房子都被震塌,狗娃子家的也不例外。
他娘哭著說要把雞舍的雞放出來,卻被他爹一把抓住,大罵“不要命”了。
這樣的場景、在整個馬湖鄉都在上演,直到天空漸漸明亮,強烈的震感才終於告歇。
狗娃子一家鬆開了門口的樹,這時才發現家門口居然出現了一條寬一尺,長數百步的裂縫,一眼望不到邊。
整個馬湖鄉彷佛被搗毀了一般,所有圍牆、房屋和道路、水渠都被震垮了,地表出現了大量的裂縫帶。
田地裡全是人,穿衣服的,沒穿衣服,包著被子的,坐在樹下發呆的,趴在家人朋友懷裡哭的,還有狗娃子這一家狼狽的。
走著走著、狗娃子看到了自己一些朋友坐在樹底下發呆,狗娃子過去之後她掀起衣服給狗娃子看,後背被踩的青一塊紫一塊的,特彆嚇人。
末了他才哭嚎著說,他爹娘逃跑的時候掉地縫裡了。
狗娃子看了一眼那地縫,寬四尺多,恐怕是沒救了……
————————
“鐺……鐺……鐺……”
天啟二年二月初七,當常朝開始,許多臣工的臉色都隨著山東八百裡加急的消息而變得難看。
“入班~~~”
伴隨著鴻臚寺卿的開口,大漢將軍揮舞淨鞭,百官山呼萬歲,而同時朱由校也走上了高台,坐在了龍椅上。
罕見的是朱由檢也來參加朝會了,而這次朝會的組織,無疑是對地震的處理。
“平身!”
朱由校黑著臉開口,而開口之後,百官致謝後,內閣首輔葉向高便上前一步,雙手遞出奏疏道:
“萬歲,昨夜兗州府、濟南府、東昌府等地遭遇地龍翻身,濟寧州發生百年沒有的地龍翻身。”
“鄆城地震,有聲如雷,地裂泉湧,雞犬鳴吠,牆屋倒塌。”
“巨野城垣雉堞傾倒過半,文廟廡舍皆壞。
“曆城震聲如雷,房搖地動。”
“曹州、城武、曹縣、濮州、朝城、金鄉、魚台,皆大震有聲。”
“此次地龍翻身,波及兗州府東阿,平陰,東平州、汶上、定陶……”
“濟南府曆城、濟陽、齊東、鄒平、陽信、淄川、新泰……”
“東昌府聊城、辛縣、館陶,廣平府清河、雞澤、肥鄉、成安……”
“此外、河南府洛陽、偃師,開封府杞縣、尉氏,歸德府商丘、睢州、鹿邑、陽武以及南直隸徐州、肖縣、沛縣、豐縣等三省三十餘府州縣。”
“各地官員加急送信,遇災百姓數百萬,垮塌房屋數十萬處,城牆不可計數……”
“……”一席話說完,整個朝堂頓時沒了聲音。
數百萬人受災,這樣的規模,前所未有。
雖然地龍翻身之後,從廢墟中還能翻出糧食來吃,但倒塌的房屋卻不能恢複。
如果用後世的話來說,這一場大地震所導致的損失,或許高達數千萬兩……
在朱由檢記憶中,對於這場大地震並不熟悉,或許在明末的背景下,這樣的大地震比不上即將到來的大旱,但對於朱由檢來說,這是需要解決的難題。
“皇兄、臣弟以為當以蠲免和調糧、以工賑災來平息三省地龍翻身之災。”
朱由檢站出來作揖率先做出回應,而這樣的回應實際上也很全麵,尤其是調糧這點。
不過以工賑災這點提出後,百官們卻皺了皺眉,但依舊沒有反駁。
朱由檢的獻策是不錯的,這是眾人的認知,就連朱由校也覺得自家弟弟的獻策不錯,應該不會有人反駁,但是他終究還是低估了某些人的腦回路。
“萬歲!臣萬言揚彈劾齊王禍亂朝綱,此次地龍翻身便是上天預警!”
汝母婢也……朱由檢暗罵一聲,轉頭準備看看是哪個腦癱來彈劾自己。
他一回頭,當即便看到了一個生麵孔。
他還在疑惑這是誰的時候,卻看到了楊漣一臉難看的表情,這下他就知道了,這家夥應該是東林黨中如高攀龍一樣嘴炮的一員。
“萬歲!去歲齊王派兵南下、靈璧發生黃河決口。今歲齊王又派兵護送錢糧南下,又爆發地龍翻身,此等情況、難道不是上天的警示嗎?”
萬言揚義正言辭、言之鑿鑿,大義凜然的模樣還真的讓朱由檢樂了。
被萬言揚這麼說,他都快覺得他被老天針對了。
“萬禦史誇張了,天災**常有的事情,如何能算到齊王頭上?”
沒有辦法、楊漣主動站出來承擔了火力,而他這一站出來,立馬就讓東林黨內一部分官員不舒服了。
你楊漣也是清流,眼下清流彈劾禍亂朝綱之藩王,你不幫忙也就算了,還幫藩王說話?
“萬歲,若是臣所說有誤,甘願受罰!”
萬言揚站出來,一副自己是忠臣的模樣,可以說把朱由校惡心到了。
因為、朱由校當即黑著臉道:
“如果按照萬禦史所言,那麼去歲黃河決口時,吾記得萬禦史曾路過黃河,而今歲正月,萬禦史又巡視了河南、山東等地。”
“按照這樣說,上天預警的豈不是萬禦史?而禦馬監之兵馬,不過是在為萬禦史收拾殘局嗎?”
“萬歲!臣忠心為國,上天又為何警示臣下呢?”萬言揚跪下,一臉悲戚的上疏,彷佛朱由校已經要斬了他一樣。
《仙木奇緣》
“那既然如此,又為何說上天是警示齊王呢?”朱由校一揮手,抓住衣袖的同時起身道:
“眼下三省百姓受災,爾等不想著如何賑災,卻在這裡誣陷良臣,是何道理?”
“大漢將軍何在?!”
朱由校一聲喊出,當即文華殿門口兩側的大漢將軍就一路小跑了進來。
朱由校指著跪在地上的萬言揚,臉色陰沉道:
“既然萬禦史說是上天預警,那麼就請萬禦史代朕謝罪!”
“送萬禦史去山川壇,代朕向上天謝罪三日!”
“萬歲!臣……”萬言揚一聽頓時急了,謝罪三日不就是要跪三天三夜嗎?這可是會死人的。
但是、他的話根本就來不及說出,一個大漢將軍就用手捂住了他的嘴。
“唉……有辱斯文啊……”
看著大漢將軍的小動作,旁邊的文臣紛紛搖頭,但也知道再讓這家夥說下去,估計今日是彆想繼續朝會了。
就這樣、萬言揚被帶了下去,而朱由檢也覺得心裡暢快了不少。
這時、朱由校也開口道:
“齊王所獻計策不錯,傳朕旨意,受災之地蠲免賦稅一年,另將南直隸、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夏稅用於當地。”
“內帑撥銀三十萬兩,太倉撥糧八十萬石,以工賑災。”
“地方府尹務必調查清楚,此次地龍翻身百姓死傷幾何。”
“萬歲聖明……”聽到皇帝願意出內帑銀,百官紛紛作揖唱禮,不過人群中卻有一人皺眉。
這人正是朱由檢,而他皺眉的原因就是賑災款項太少了。
雖然受災之人百萬是誇大其詞,但幾十萬總該是有的,尤其是地震最中心的東昌府和兗州府。
三十萬兩、八十萬石,加上四省之地的夏稅,頂多不會超過八十萬兩銀子,二百萬石糧秣。
眼下還不知道地龍翻身傷及了多少田畝,如果傷及的少,那麼不影響春種的情況下,這些錢糧撐到秋收還是可以的。
但如果傷及的多,這點錢糧根本就做不了太多事情。
因此、朱由檢在心底歎了一口氣,隨後沒有立即開口,而是在散朝之後找到了自家皇兄,對其開口道:
“哥哥、賑災錢糧是不是少了些?禦馬監可以再出五十萬兩。”
“用不了這麼多吧?三省之地的地方錢糧還有不少。”朱由校有些驚訝自家弟弟對賑災這麼看重。
不過對於他的話,朱由檢卻隻能搖頭道:
“還是少了些,由禦馬監以內帑名義,再出銀五十萬兩如何?”
五十萬兩、從湖廣、江西買糧,足夠買一百四五十萬石了,足夠百萬百姓吃一兩個月,加上原來的錢糧,足夠撐到秋收之後。
到時候如果還不夠,那禦馬監也收秋稅了,繼續賑災便是。
“既然弟弟這麼說,那就再出銀五十萬兩吧,剛好由豹韜衛一起押運。”
朱由校看自家弟弟堅持,隻能無奈的搖了搖頭,而朱由檢聽後便作揖寒暄幾句,隨後離開了原地。
倒是朱由校、看著自家弟弟離去的背影,緊皺著眉頭,不知道在想什麼。
旁邊的魏忠賢見狀,當即詢問道:“萬歲是在憂愁賑災的事情嗎?”
“不是……”朱由校回應一句,轉身便上了步輦,隨後才道:
“吾弟還是太過柔弱了一些……”
朱由校說這句話並不是不滿,而是覺得朱由檢對百姓太過親近、柔弱了。
《商君書》所教授的君王之道,乃是疲民、弱民。
反觀朱由檢、他想要的卻是百姓安居樂業。
但百姓如果安居樂業,閒了下來,那麼就容易生亂。
朱由校不滿的是這點,但也並非是他覺得自己壓製不住百姓,而是他覺得自家弟弟這樣的性格,日後或許要吃大虧。
“走吧。”
朱由校坐好開口,而魏忠賢也連忙讓人抬著步輦向著乾清宮走去。
隻是走動之後,朱由校還是不放心的轉頭看了一眼朱由檢的背影,隨後長歎了一口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