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職領命!”陸文昭聞言應下,隨後讓人叫來了軍醫,為這二人包紮。
好在那箭矢沒有傷到筋骨,修養幾個月後,估計不會影響到日後的生活。
不過、他們逝去的親人卻回不來了……
馬背上的朱由檢黑著臉,對陸文昭道:
“讓崔應元給我查清楚,到底還有多少人打著剿匪的名義殺良冒功!”
“卑職遵命!”聽到這話、陸文昭硬著頭皮應下,之所以是硬著頭皮,是因為他知道這種事情很難查出一個所以然。
說到底、還是因為局麵太亂了,殺良冒功這種往往出現在邊軍的事情,罕見出現在大明腹地就足以說明眼下的河南有多亂。
“殿下——”
正當陸文昭應下的時候,遠處忽然傳來了喊叫聲。
朱由檢與眾人同時望去,卻見到了天策衛前軍千戶帶著人馬策馬趕回,並來到陣前勒馬作揖道:
“殿下、驍騎衛來報,叛軍圍困開封府治祥符縣,請示是否立即破賊?”
“不用管他們。”朱由檢雙目微微一眯,果斷下達了自己的軍令,隨後接著又命令道:
“命驍騎衛、龍驤衛、羽林衛三部,驅趕流寇向祥符縣、汝陽縣、南陽縣、洛陽縣。”
“殿下、這樣有意驅趕,恐怕會讓河南的禦史抓到把柄。”陸文昭小心翼翼的開口,而朱由檢卻道:
“誰說就是有意呢?叛軍將領王好賢不是帶領叛軍逃往了南直隸鳳陽府的亳州嗎?若是叛軍進犯鳳陽皇陵,又該如何?”
說罷、朱由檢對天策衛指揮使與各軍千戶開口下令道:
“傳我令、大軍南下鳳陽,追剿叛軍!”
“遵齊王命!”各軍將領紛紛作揖,大聲應下。
事情到這裡,便是傻子都能看出,朱由檢是在特意的讓河南各地藩王陷入危機。
隻有陷入了足夠的危機,他們才會放棄一些利益,以此來換朱由檢的庇護。
山東的袁可立已經被朱由檢下令,防備叛軍重新迂回進入山東,沒有調令的情況下,袁可立不可能指揮大軍入河南平叛。
山西、北直隸又有拱衛營嚴陣以待,而陝西、湖廣沒有命令也不得調動兵馬。
這麼一來、除非河南巡撫可以憑借河南的官軍平叛,不然河南的叛軍,隻有靠朱由檢才能剿滅。
一聲令下、天策衛五千餘鐵騎當即帶著一千民夫所驅趕的上千挽馬輜重南下。
在富碩之地打仗,隻有越打越富的說法,而朱由檢更是如此。
連續幾次大破賊軍,繳獲的挽馬、駑馬、耕牛數以萬計,繳獲銀兩一百八十餘萬,銅錢四百多萬貫,米麥數百萬石,還有各種古董珠寶,更是數不勝數。
河南山東皆富碩之地、耕種大省,所擁有的耕牛和挽馬也是眾多。
如果朱由檢不是需要保證大明的人口有向外開拓的能力,加上他並不想以內耗來增長自己的實力。
那麼他完全可以任由叛軍作亂,甚至霍霍一整個中原之地。
但是他沒有,他自從剿滅徐鴻儒後,大多都是率領騎兵以騎銃破陣,隨後大軍衝擊中軍,最後命大軍受降。
半個多月的連續鏖戰,並沒有讓他增長多少領兵的經驗,因為以四騎衛對付農民軍,幾乎每一戰都是碾壓局。
可即便他平叛的如此迅猛,河南山東還是免不了兵災。
他要達成自己的目標,就需要讓兵災對四府的治所圍困,這期間所造成的的死傷在所難免。
不用這個手段平定最難解決的周王和福王,給這兩藩,說不定會引起比這場兵災更大的動亂。
這個所謂的動亂不是指二人起兵,而是指二人以親族身份和文臣聯手。
眼下文臣已經放下了臉麵,因此朱由檢要杜絕這種可能,便要借助這一場兵災,將河南諸王革新,解決內部隱患。
解決了藩王對河南、山東、陝西的盤剝,大明才能更好的在明年的遼東之戰,徹底收複遼東,全力一搏。
大軍南下、而羽林衛、驍騎衛、龍驤衛則是按照朱由檢的命令,特意堵住叛軍想要劫掠一些集鎮的道路,將叛軍驅往諸王所在的府治縣。
這樣的做法減少了叛軍對集鎮、村莊百姓的傷害,又將叛軍聚集在了一起,更容易剿滅。
可這樣的聚集,隻要不是傻子就能看出,他是在故意針對諸王。
“砰——”
當茶杯被摔碎的聲音自周王府承運殿響起,朱肅溱盛怒的咆哮聲也隨之出現:
“朱由檢這廝,擺明了是在給孤施壓,他是想乾嘛?想驅使叛軍陷落祥符嗎?!”
承運殿中、朱肅溱的咆哮讓人心頭壓抑,當然壓抑的不止是周王府,應該說是整個祥符縣。
三萬叛軍正在攻城,祥符縣雖大,但廝殺聲、炮聲都能聽到,這給整個縣中百姓都蒙上了戰爭的陰影。
祥符縣守城兵馬不過三千人,朱肅溱已經把他手上的六百王府護衛也派出了,但即便如此、祥符縣的情況還是不容樂觀。
眼下不是崇禎末期,而是天啟二年,朱肅溱根本就不能以周王府的名義募兵守城。
若是他真的這麼做,就給了旁人他的把柄,而朱由檢估計會興高采烈的領兵前來,隨後以私下募兵的名義將他全家圈禁鳳陽。
因此、朱肅溱隻能眼巴巴的看著自己的百萬兩庫銀,卻完全不能用它們來募兵,保護自己。
授人以柄的結果是他所不能承受,但他更不能承受的,是叛軍攻陷祥符……
“朱由檢!朱由檢!歹毒小兒必有天收!”
朱肅溱發現手段玩不過,隻能開始口頭上的詛咒了,而他旁邊的周王世子朱恭枵則是一臉憂愁道:
“父親、不如命人突圍前往京城,狀告朱由檢那廝剿匪不力?”
“孤早就安排了人手,但京城卻駁回了!”說到這個、朱肅溱也是氣的牙癢癢:
“他們駁回的話,居然是說齊王領兵南下救援鳳陽。”
“那朱由檢小兒還好意思說“祖宗之陵”不可失?現在宗親都被圍困,他倒是想起祖宗了!”
“父親,要不然還是……”朱恭枵艱難的試探,卻被朱肅溱怒聲回應:“不可能!”
朱肅溱知道,朱恭枵是想說要不還是支持朱由檢的革新算了,反正王府庫銀百萬,足夠他們揮霍了。
但對於朱肅溱來說,這種事情完全就不可以商量。
他比誰都明白、周藩之所以比其他諸藩強大,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藩王需要管理近兩萬宗藩子弟,因此培養出了不錯的能力。
如果支持朱由檢革新,放手宗室子弟,那麼周藩頂多三代之後,就會變得和尋常諸藩親王一樣,變成隻知道吃喝玩樂的廢物。
因此、這才是朱肅溱不願意放手的原因,除非朱由檢能給他新的保證,例如……
參政!
“孤乃神宗顯皇帝血裔,豈能受製於晚輩?”
當朱肅溱在固執的想要維持那可憐的權力時,與他不同的是,洛陽福王府中,福王朱常洵還在維持著自己曾經差點成為太子的自尊心。
或者說、他知道朱由檢不敢讓他死於叛軍之手,因為一旦他死於叛軍之手,朱由檢就會在與文官的博弈中,顯得無比被動。
一個失陷親族的罪名,足以讓朱由檢陷入被動的局麵。
“殿下、娘娘擔心您,況且宗藩革新,對您總是沒有壞處的……”
熟悉的聲音響起,書房內、穿著常服,麵白無須的崔文升正在對眼前的朱常洵諄諄勸導。
他受鄭貴妃的吩咐,趕了十天的路,才在十月尾巴叛軍還沒有兵臨城下前,來到了洛陽。
自然、他也得到了朱由檢的指示,那就是儘力勸導朱常洵支持藩王革新。
然而、不管是朱由檢還是崔文升,他們都低估了朱常洵那莫名的優越感。
作為自小一直壓朱常洛一頭的存在,朱常洵對於皇位的眼熱,以及對眼下朱由校、朱由檢的不屑,恐怕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
他自始至終都認為,若是他當了皇帝,早就平了建虜、滅了奢安,大明如何能如此狼狽。
由此、在麵對崔文升的勸導時,他卻對崔文升露出輕蔑道:
“崔大伴、孤看你是越老越膽小了,孤乃神宗顯皇帝血裔,朱由檢那小兒若是敢令我失陷,必不得好死!”
“孤那坐在龍椅上的皇侄,若是對親叔都如此刻薄寡恩,那又能對天下諸王好到哪裡去?”
“皇考、皇兄駕崩不過三年,此兄弟二人便如此刻薄親叔,孤倒要看看,那些當初拿著大義!拿著祖宗法製!拿著《皇明祖訓》來壓孤的文臣!到底會怎麼辦!”
“砰——”
說到激動處,朱常洵抓起桌上的名貴硯台,用力砸在了地上。
那摔砸聲,讓崔文升心中一緊,徹底明白了自家這位福王殿下,到底有多麼嫉妒眼下的皇帝、齊王。
或許在他看來、若不是當初的文臣團結一致對抗萬曆皇帝,那朱由校和朱由檢眼下所擁有的一切,都原本是他的!
他不會想自己能否做到朱由校、朱由檢所做到的事情。
他想要的,就是看朱由校、朱由檢與文官徹底撕破臉皮,讓他最討厭的兩批人馬狗咬狗。
這、何嘗又不是一種悲哀呢?
有仇不能報,隻能在遠離京城之地苟延殘喘,指望兩個仇敵同歸於儘。
崔文升看著朱常洵長大,自然是理解對方的,但眼下的他……
“……”一回想起自己在詔獄經曆過的那些事情,崔文升就渾身的骨頭、皮肉都疼痛了起來。
最後、他隻能在氣急敗壞的朱常洵麵前作揖行禮,回應道:
“奴婢知道殿下的想法了,奴婢回京之後、會如是告訴娘娘,另外請娘娘對萬歲施壓的……”
說罷、崔文升慢慢退出了書房,而朱常洵看著他離去的背影,隻覺得渾身的力氣被抽乾,癱坐在了椅子上。
周王朱肅溱無奈、他朱常洵又何嘗不是呢……
四點還有一更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