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二章 諫言廢遼餉_家兄朱由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家兄朱由校 > 第兩百二十二章 諫言廢遼餉

第兩百二十二章 諫言廢遼餉(1 / 2)

“我事不成,乃天不助我!”

天啟三年八月二十四,在文臣惱怒閹黨出手對付他們的時候,在朱由檢在遼東自得散漫,整日郊外縱馬的時候,西南山區之中,伴隨著一人的不甘咆哮,數以千計的明軍向著城頭殺去……

天啟八月二十七日,朱燮元派人八百裡加急,在三天後將安邦彥自刎戰敗的消息傳到了京城。

自此、霍亂了大明近三年的奢安之亂宣告結束。

此役、耗費大明白銀九百二十七萬兩,前後出動兵馬達到了三十九餘萬,調動了雲貴川和兩廣、湖廣等六省的兵馬,耗費了一千二百餘萬石糧食。

自此役結束,貴州境內再無土司,而雲南、四川南部,廣西等地的一些土司也因為明軍的這一戰小心謹慎,多少野心家紛紛低頭。

京城張燈結彩,西南百姓喜出望外,即便是北方五省、諸如陝西這種被壓榨的數百萬百姓,都紛紛喜氣洋洋,走街串巷的告訴了友人,大明終於打完兩場大戰的消息。

對於百姓們來說、他們並不在意當權者是誰,畢竟官員都一個樣,清廉又有能力的官員始終是鳳毛麟角。

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更在意複遼之戰、奢安之亂的原因,是因為所謂的遼餉。

遼東複了,建虜被齊王殿下一口氣打斷了脊梁骨,西南的安邦彥和宋萬化也道消身死……

這樣的情況下,大明已經四海升平,那麼能不能將那遼餉取消,給百姓喘一口氣?

百姓們的想法很簡單,他們不要求朝廷和官府對他們免稅,隻想要將遼餉的賦稅減免。

或許對於自視清高的一些人來說,所謂遼餉不過是每畝地征九厘銀子,也就是九文錢罷了,這些泥腿子分彆就是舍不得掏錢。

但對於熟悉大明畸形稅收製度的朱由檢來說,遼餉對天下百姓到底意味著什麼?他再清楚不過了。

地方官員包庇士紳和大地主、商人,勳貴,文臣,將原本屬於他們頭上的每畝九文錢,直接轉交到了大明百姓的頭上。

大明有田七億餘畝,其中在百姓手中的隻有三分之二,其他的三分之一分彆被它們被侵占。

看著好像不錯,因為它們隻侵占了三分之一,還給百姓留了三分之二。

但問題來了、在這三分之二中,有絕大部分的田畝,都處於一個階級之中。

中小地主……

百姓是沒有銀子的,甚至說的難聽一點,比起士紳豪強,他們可以說是窮鬼。

窮鬼手裡沒有錢,要收錢得找不是那麼窮,甚至還有一點小富裕的。

這如果用後世的經濟話術來說,便是“收割中產階級”。

曆朝曆代,唯有收割中產階級才能給一個王朝續命。

從秦漢隋唐宋元明曆朝曆代的過程來看,當統治者把鐮刀對準了這個階級的時候,王朝就變成了一個進入重症監護室的垂死之人。

能不能續命,完全看這個階級的數量夠不夠多。

在收割這個階級的時候,宋朝表現得十分出色,因此明明它占據了最少的田地,卻輕鬆突破一億人口。

而在收割中產這塊,明朝遠不如宋代,因為士大夫和商賈、大地主、勳戚的貪婪,外加上突如其來的小冰河大旱,實際上不過三十年左右的時間,他們就被消耗了個七七八八。

在這種消耗中,北方的中產無疑是第一個被收割的。

“窮鬼沒有錢可以收,大富豪又不能收,就隻有收你們這群人了,崇禎啊、你倒是真的挺倒黴的……”

當朱由檢將遼餉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他看著手中的文冊感歎了起來。

【今歲共收六百二十三萬四千三百餘兩,田賦三百七十三萬餘兩,雜項一百七十六萬餘兩,鹽課七十五萬餘兩,關稅七萬餘兩……】

望著手裡的遼餉稅目種類和各稅目的數量,朱由檢咋舌的同時站起身,將手背負在身後,走出了庭院。

錦衣衛跟上了他,而他則是在這造價三千多兩銀子的總經略府內渡步。

他腦中閃過了遼餉在他所在的世界中,所出現的所有情報……

遼餉亦稱新餉,始征於萬曆四十六年,主要用於遼東的軍事需要。

從四十六年定下定額,到四十八年萬曆皇帝駕崩為止,大明全國除貴州等少數地區外,平均每畝土地加征銀九厘,計五百二十萬零六十二兩。

到今年,魏忠賢登台後,朱由校又利用魏忠賢,以遼餉的名義,對行商和百姓征收榷關、行鹽及其他雜項銀兩。

今年能收到六百多萬兩銀子,創下新高,就是因為崔呈秀等人在江南搞事的緣故。

往年遼餉加征的鹽課頂多七八萬兩,但今年一下子漲了十倍,而平日裡幾十萬兩的雜項,也被崔呈秀提高到了一百七十多萬。

這是好事嗎?實際上並不是……

崔呈秀可能會因為需要打倒一些不順從他的鹽商和官員去加收雜項和鹽課,但不可能一下子湊出那麼多。

如果能湊出那麼多,必然也是向百姓和中小地主、中小鹽商,中小商賈下手了。

下手的方式很簡單,不過就是說朝廷加稅罷了。

大明百姓具體有多少,朱由檢也不清楚,但即便按照一億五千萬人來算,平均每個百姓也要出四十二文錢。

占據了三分之一資源的那一成人,將應該征收的三分之一稅收,轉嫁到了其他三分之二的人身上,最後就導致剩下三分之二的人,每人需要交六十三文。

這三分之二的人,即便算他一億人,但按照五人一戶的最小來算,也不過就是兩千萬戶罷了。

兩千萬戶,也就是作為頂梁柱的兩千萬男丁來分擔這六百多萬兩遼餉,實則每個人需要分擔三百餘文。

以朱由檢了解的情況來看,大明除了人口稠密的南直隸、山東、浙江、江西等四省的數百縣城能達到一日二十文的工錢外,其他省份除了府治所和省治所外,工錢不過也就是十文到十五文不等罷了。

也就是說、這一分擔,基本就讓這兩千多萬頂梁柱白乾一個月了。

如果再加上田賦、那又白乾兩個月,再加上徭役的一個月……

好!一年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為交稅奔波。

這種繁重的賦稅,也是為什麼當土地兼並後,手裡隻有幾畝地的小農民活不下去的原因。

說實在的、朱由檢缺錢,大明也缺錢,但是朱由檢知道,什麼錢可以拿,什麼錢不可以拿。

遼餉的六百萬兩是很多,但是這種時候,再征收這種稅,隻要當地遭遇一點災情,無異於就是逼民造反。

“不治已病治未病啊……”

正在渡步的朱由檢駐足,長歎一口氣後,便轉身向著書房走去。

在朝廷缺銀子的情況下,他必須出手將遼餉給取消了。

儘管他知道,哪怕廢除了遼餉,也會有不少貪官汙吏繼續用這個稅名來愚騙百姓,以此來貪腐、轉嫁士紳田賦,但那樣的情況畢竟是少數。

他不可能為了極少數情況,去放棄減輕上億百姓負擔的問題。

想清楚一切後,朱由檢回到了書房,隨後便拿起筆,準備書寫。

旁邊的錦衣衛見狀,當即研墨,隨後朱由檢便開始書寫。

他首先是向自家皇兄說明了大明眼下的局勢,已經裁撤天下衛所田後,禦馬監的田畝數量,並且計算出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明能有多少錢糧可以調動。

他努力把大明的局麵寫的很好,避開了他知道將會爆發的小冰河期。

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把局勢寫的很好,那自家哥哥是不會願意放棄遼餉的。

稅這玩意,一旦有人建立起來了,便不會有統治者想去廢除。

因此,朱由檢特意描述了大明底層百姓的日子,隨後提了一句“若是再征收遼餉,則奢安之亂為常事。”

一句話,把事情的嚴重性說了出來。

儘管奢安之亂,一直是在和大明的第二階梯、乃至第三階梯兵馬對手,但好歹也出動了白杆兵和上直兩支第一階梯的兵馬,並且雲集了近四十萬大軍。

如果這樣的事情再度爆發,恐怕對大明來說,又要陷入到了戰爭的泥潭裡。

“把這信送給皇兄。”

寫完、朱由檢吹乾了墨跡,交給了姍姍來遲的陸文昭。

陸文昭應下、隨後將信交給了陸顯去護送,而在他安排完後,朱由檢也疑惑一眼看向他道:

“今日班值遲到,這可不是你的性子。”

“請殿下恕罪,卑職今早去城外和鏡城千戶所的人核查朝鮮商賈的情報了。”陸文昭先承認自己遲到,隨後又說出了自己之所以遲到的原因。

“說說看”聽到事情和朝鮮行商有關,朱由檢就知道這消息和建虜一定有關聯。

也不出他所料,陸文昭很快交代了朝鮮行商為明軍探查到的消息。

“老奴似乎在朝陽山一戰中炮,目前還躺在床上,建虜內部則是由代善監管。”陸文昭率先回稟,但朱由檢立馬打斷道:

“黃台吉呢?”

“黃台吉也一直沒有露麵,但他的地位似乎因為正白旗的折損而下降了,行商沒有廢什麼力氣就打探到了他的情況。”陸文昭回應道:

“據傳他也重傷不輕,在床上躺了兩個月後,老奴調了恩格德爾的十個牛錄和範文程的一營兵供他調遣。”

“另外、建虜族中十六歲以上的四千多男丁被分往了各旗,老奴的兩黃旗分得七個牛錄,兩千一百人,代善分得四個牛錄,一千二百人。”

“黃台吉的正白旗分到了兩個牛錄,六百人,鑲白旗也分到了一個牛錄。”


最新小说: 出獄你分手,我能往返末世你哭啥 末世:你有異能,我有神功 末世,都無敵了,就要儘情浪 末世重生之要活著 核廢土上崛起 火影:宇智波家族的精神領袖 這個喪屍有點猛 星界第三紀元 七日涅盤重啟 預支未來,貸成道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