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快!都動作快點沿街大小巷子、各處府邸院落紛紛搜查,不管官階多高,品級多大!”
天啟五年八月二十日,趁著夜色,接到消息的南北鎮撫司錦衣衛紛紛出動,近三千錦衣衛開始搜查正陽門大街兩側的院落和房屋。
不僅是他們,便是留守京城的上直六營也開始加強了巡查。
皇城三衛更是開始對皇城四周搜查,但凡府中有違反《大明律》的存在,都被他們抓到了詔獄。
一時間、整個京城的所有兵馬都動了起來,隻有聽命兵部的五城兵馬司一臉懵逼。
“乖乖……整個京城的人都動了,就我們不明所以,果然現在還是跟著五軍都督府好混。”
“彆扯淡了,被上麵的人聽到,少不了挨一頓板子。”
在街道上巡查的一些五城兵馬司兵丁不由感歎,同時也對被五軍都督府直轄的軍隊流露出了羨慕的眼光。
不過同時、他們也都好奇了起來,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才值得京城的軍隊和錦衣衛全部出動。
不止是他們,便是連朝中的袞袞諸公也是好奇不已。
在這樣的好奇中,一人透著門縫看了一眼巡街的上直拱衛營兵馬,隨後轉身走回了後院的書房。
在他踏入書房的時候,書房內的燭火照亮了他的臉龐。
身著道袍的姚宗文對著屋內的十餘名文臣皺眉開口道:“這模樣,看來發生了什麼大事。”
這十餘名官員,品級雖然跨越很大,但無不是掌握實權的文官,而其中,作為宣黨、昆黨魁首的湯賓尹和顧天峻也皺眉分析道:
“如果說大事,隻有可能是齊王那邊出了事情。”
“應該是、畢竟原定是今天太廟獻俘的,結果上直四騎衛的一個人影都沒露麵。”
文臣們並不傻,太廟獻俘這種事情,可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今天朱由校帶著近三千京官和幾萬大軍,數十萬百姓等著為朱由檢舉行獻俘大典,結果事情很詭異的耽擱了。
當時陸文昭去到皇帝旁邊的時候,皇帝的臉色變得有多難看,眾人都不是瞎子。
既然皇帝白天還好好的,那隻有可能是朱由檢那邊出事情了。
至於是不是北虜打過來,文臣們根本就不考慮這個可能。
他們雖然和朱由檢是政敵,但不可否認朱由檢麾下的上直兵馬,將北直隸保衛的固若金湯。
“按照齊王的性子,恐怕不會爽約。”姚宗文若有所指的細細說來:
“老夫聽聞進來房山一帶有流言,說是齊王探查房山煤礦時染病,因此才一連幾日都沒有前來京城,也沒有入駐房山縣城之中。”
“染病倒也不是沒有可能……”聞言的其他文臣麵麵相覷,而有一人更是大膽說道:
“古人雲,早慧易早夭,而先皇子嗣十七人,男丁隻存活萬歲和齊王,千金不過隻存活三人。”
“古往今來,如齊王這等早慧而建功之人物,無非就是秦之甘羅、兩漢之霍去病罷了。”
“或許此次掃套,染上了什麼惡疾也說不定……”
這人若有所指的話,讓群臣紛紛精神一振。
如果朱由檢真的染了惡疾,時日無多的話,那接下來就是他們開始拉攏齊王黨麾下文武官員的時候了。
朱由檢要是真死了,他的人可不會就直接全部都跟隨皇帝,而是會發展成各黨派的搶人大戰。
到時候五黨也就可以直接跳出閹黨,開始準備接收朱由檢的“遺產”了。
朱由檢的這份遺產,不管是五軍都督府、禦馬監、還是市舶司。
隻要吃下一份,五黨立馬就能恢複元氣,而如果能吃下兩份,東林和皇權就會被他們重新壓製回去。
因此、眾人的心思開始了活絡,但同樣的他們也十分警惕。
朱由檢給他們下套子不是一兩次了,不管是當年複遼之役前的遼商事件,還是淮北大饑的事件,朱由檢都是靠示弱來換取五黨掉以輕心,然後再迎頭痛擊,瓜分利益的。
誰知道現在的局麵,是不是朱由檢又在下套?
再吃朱由檢的幾次圈套,五黨怕是連人都剩不下來幾個。
方從哲等人離去所造成的損失,到現在姚宗文他們都沒有補回來。
“得防備一些,況且眼下兵部的五城兵馬司不在我們手上,皇城還有皇城三衛和大漢將軍駐守,現在還是先靜靜圍觀局勢比較好。”
顧天峻表情沉重的開口,並且贏得了眾人的認可。
“如果齊王真的一直不出麵,或者內廷裡發生了什麼事,到時候再出手也不遲。”
“沒了齊王,再安撫好諸藩,拉攏到孫應元,那即便是萬歲出手,也晚了。”
顧天峻的話讓所有人都內心忐忑了起來,此刻的他們,隻希望他們所想成真,朱由檢這廝……最好真的病死。
——————
“朱由檢這小子,不會真的和傳聞一樣染病,已經在彌留之際了吧……”
福王府內,朱常洵左右渡步,心裡十分不安。
眼下這京城,四處都是他的敵人,唯有自己的娘親鄭貴妃能傳遞一些消息,但也沒有太大的作用。
如果朱由檢真的死了、不難預判,一場遠超皇帝駕崩的政治動蕩會徹底爆發。
更重要的就是,朱由檢如果死了,那諸王海外就藩的事情就懸了。
沒有人會比朱由檢那麼大力的去推動海外就藩的事情,因此朱常洵才會這麼擔心朱由檢。
這一刻他甚至覺得,哪怕死朱由校,也不能死朱由檢。
“父王,老周王請您和諸王前往周王府敘舊。”
正在朱常洵擔憂的時候,朱由菘帶著一個不太好的消息走進了書房,並告知了朱常洵。
聞言的朱常洵當即就知道,這是諸王在抱團。
“走!”
沒有遲疑,朱常洵當即就帶著朱由菘前往了周王府,而與此同時、整個百王府城內的所有親王、郡王紛紛前往了周王府。
周王府外的護衛,一時間烏壓壓有上千之多,將整個周王府都包圍了起來。
這些都是諸王的護衛,朱由校和朱由檢允許親王帶一百名護衛北上,郡王帶五十名。
因此、實際上百王城內的護衛力量也不容小覷,數量有近九千之多。
不過、這也就是數量多罷了,麵對守在齊王府的上直拱衛營,沒有哪個藩王會腦子抽了,想和上直過過招。
隻是這也說明了,能壓住諸王的不是朱由校,而是朱由檢。
朱由校對諸王海外就藩的態度,本來就沒有朱由檢那麼顯而易見,更有點像是半推半就。
如果朱由檢真的病死了,那麼人亡政息,諸王豈不是成了小醜?
這個想法,不僅僅是朱常洵在想,也是所有的藩王在想。
因此、麵對周王朱肅溱的號召,所有藩王都聚集到了一起。
朱常洵在進入周王府後,便被人帶著坐進了承運殿內,而足以容納數百餘人的承運殿,此刻顯得十分擁擠。
諸多藩王親至,朱常洵以福藩的身份坐到了前排,而他的身後則是同父異母的三個弟弟,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潤,桂王朱常瀛。
“三哥……”
見到朱常洵來,在國本之爭中作為小蝦米的三王,對他十分恭敬,而朱常洵在這種時候也沒有犯傻。
如果真的有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爆發,或許他這三個弟弟身邊的三百多護衛,會成為一股不小的力量。
“待會,你們三人注意聽我的話,彆被朱肅溱那老匹夫給繞進去。”朱常洵交代了一句。
“是……”三王老實應下,而與此同時,伴隨著拐杖杵在地磚上的聲音響起,所有人也都停止了交談,紛紛看向了承運殿上的主位。
“咳咳……”
朱肅溱在朱恭枵,朱紹烔的陪伴下走了出來,咳嗽表示自己出來後,又笑著對眾人作揖道:
“諸位王弟、王侄,王孫……大家能賞臉前來,著實讓老夫高興。”
說著、他坐在了王位上,繼續說道:
“諸位都知道,今夜的京城不算太平,而老夫聚集各位宗室前來,也不過是為了報團取暖。”
“我等並不貪戀權勢,隻不過萬歲既然答應了讓我等海外就藩,而我等也變賣了大部分資產,那事情必然是需要有一個著落的。”
“皇宮那邊,孤已經派人前往了,隻要萬歲給個準信,我等便可以散去了。”
“不過……”朱肅溱頓了頓,掃視了一眼殿下的諸王,心思活絡。
“我等畢竟要遷移去海外,而海外就藩這種事情,古往今來未曾有過。”
“齊王當初允諾我等的條件,也大差不多,因此諸王如果海外就藩,老夫舉薦齊王為監察百王的宗室監察使,以此來向萬歲,向大明表示我等沒有不臣之心。”
“老東西……”聽到朱肅溱大義凜然的話,如果是不明所以的人,指不定還真以為他要保舉朱由檢。
可問題是,在這裡的人都不是傻子,朱由檢現在是死是活還說不定。
如果他們同意了朱肅溱的建議,那就代表朱肅溱可以用這份認可來為自己謀取利益了。
一旦朱由檢死了,恐怕那個什麼所謂的“宗室監察使”的職位,就落到這老匹夫身上了。
到時候就算海外就藩的事情妥了,山高皇帝遠的,這老匹夫恐怕就要用這個職位來成為百王盟主了……
不過、即便知道了對方的想法,但周藩畢竟是天下第一大藩,沒有人想正麵硬鋼,而是想要跟從他人。
所以、在第一時間居然沒有人主動站出來駁回朱肅溱的話。
朱肅溱對這樣的局麵很滿意,在他看來、秦藩是旁係上位,不敢和他對壘,楚藩有偽楚王案這個黑料在,也不敢站出來當出頭鳥。
再加上有能力威脅他的蜀王朱奉銓此刻還在路上,剩下的、便隻有福藩、晉藩、趙藩了。
因此,他將目光著重放在了朱常洵、朱求桂、朱慈(yu)三人身上。
不過、晉王朱求桂、趙王朱慈兩人此刻緊閉唇齒,顯然不想做出頭鳥。